第 6 章(修)(1 / 2)

这样好的机会,对于明华一家,那是难得的机会。

最高兴的还是宁芝,在她眼里,丈夫一直都是极优秀的,这样优秀的人,如果被埋没在乡下,那才是真叫可惜了。

宁芝喜极而泣:“明华,你终于能够走出乡村了。”

倒不是说乡村不好,但是要想往上走,只能上城里。

如今在城里找个工作有多难,一个萝卜一个坑,工作很多都是父传子子传孙,旁人要想得到工作,那付出的精力还有金钱,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范明华却道:“现在还是未知数。”

第二天一早,范明华就穿了一件新衣服,那是一件军绿色料子做的军装。

这当然不是哪个部队上退下来的,范明华没这权限与背景,这衣服只是买面料,宁芝给做的。

而且是刚做的。

这次范明华要去见领导,宁芝严阵以待。

连夜就给他做出一件军装。

范明华心疼她,不愿意她这么累,她这可还在月子里呢。

他穿旧衣服过去也行。

宁芝却不这样想,这次机会太难得了,自然要给领导留下一个好印象才行。

人靠衣装,第一形象好,可是能加分的。

最后,范明华就穿着这件新做的军装款式,去见领导了。

如今穿军装可是一种时髦,所以大家也没有对范明华的穿着传来异样的目光。

相反,大家觉得他穿这一身衣服,实在是太帅了。

特别是姜有粮,他不停地打量着他,忍不住朝他竖起了拇指:“你果然还是穿军装好看。”

范明华道:“我也觉得,这是我媳妇给我做的。”

姜有粮翻了个白眼:“好像就你有媳妇似的。”顿了顿,“问问你媳妇,可愿意做衣服?大队给工分。”

范明华想了想,“这事我不能做决定,得回去问下宁芝,她同意了,咱就做。”

姜有粮:“好咧,你回去问下弟妹,只要她愿意同意,以后做一件衣服,就给六个工分,干我就让大队部把这事定下来。”

范明华点头,虽然他这边没有定下来,但他知道宁芝大概率是会同意。

要知道,到时候等她做完月子回去,一样要去大队上干活,除非他这工作的事能定下来。

他突然对这个工作有了新的热情,为了媳妇,他也一定要给领导留下好的印象,争取留在城里,吃公粮,这样媳妇就也能够留在城里了。

农业局的领导,是一个干瘦精练的中年男子,姓张。

张局长早就已经对范明华的情况有所了解。三十岁,解放前随着父母逃难到姜泰坝,贫农成分。

对这个调查,张局长没有任何的意见,毕竟解放前因为战乱,因为天灾,逃难到这边的难民很多,毕竟顺县在沿海,是个发展比内地好的城市。

唯一有污点的,就是他娶了一个成分有问题的妻子,宁家的成分是黑五类。

还有就是学历不高,档案上他没有上过一天学,也不知道是不是识字。

如果不识字,那就有些麻烦,张局长想把人调过来,也通不过内部的政审。

“你叫范铁头?”张局长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范明华道:“小名铁头,学名明华。”

张局长有了兴趣:“你还有学名?”

有学名,说明识过字。

“你上过学?”眼神很税利,在观察着范明华的表情。

只要有一点撒谎的意思,那范明华这次的面见也就失败了。

范明华的回答,自然是斟酌过的。

他没有回答大名,而回答学名,就是告诉领导,他识字,所以才会取学名。

“没上过学堂,但我识字。”又加了一句,“自学的。”

没有说,是下放的教授教的,这事他不能给人家教授带来危险。

张局长点头,这就能够对上了。

档案上没有上学记录,那是因为他没有入过学。

但他又识字,说是自学的,应该是哪个人教的,至于谁教的,张局长也不刨根问底。

他也不在乎,只要识字就好。

张局长这才表达了自己的用意:“我把你叫过来,就是好奇,你当时是怎么知道会有旱情,还提前半年就已经动员社员,让他们种值耐旱的作物?”

范明华道:“是根据环境,还有风向,云层等变化,判定出这半年会有旱情。这是靠天吃饭的人,积累的经验。”

张局长却摇头:“靠天吃饭的人多了,就算经验丰富的老农,也没有判断出这次大旱。”

就是这次的气象局都没有提前预警。等到旱情来临,已经来不及了,再行调整,作物已经种下去了,只能靠人为抗灾了。

范明华道:“可能是我看的杂书比较多吧。”

“哦?”张局长有了兴趣,“什么杂书?”

陪着一起过来的姜有粮,一开始努力做背景墙,这次是范明华的天地,他作为大队长,自然不能抢了社员的风头。

但这会听到范明华说看了很杂书,他就有点急了。

这会的杂书,可不是什么都能看的。

私底下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