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修)(1 / 2)

这封信,是省日报社的主编写来的。

还有谁比报社更广的情报渠道?这也是范明华给报社投稿的原因,一来可以赚钱,让自己的小家充盈起来,二来就是为了打听他亲生父母的情况。

毕竟,他除了知道一个姓之外,什么都不了解。

不知道对方的具体职务,也不知道对方现在在哪里,有没有在这十年里遭遇到什么变故。

这无异就跟大海捞针一样,就只凭他一个乡下农民,确实更难办到。

他也没有想过,真的能够找到。

毕竟从顾家过来接走孩子之后,到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的时间,完全可以发生很多事情。

特别是这十年,浩浩荡荡地,有多少人被下放,不说别的地方,就他们姜泰坝的牛棚里,都住着两三位从燕京下来的专家呢。

那可都是研究物理,化学方面的顶尖专家啊。

却因为有留洋史,还有一些旁的原因,就被下放到姜泰坝了。

二十多年前的事了,过去这么久了,那家人还在不在,都是一个未知的数。

所以,他也没有把希望全部寄托在那上面,只是多一份希望罢了。

找不到也没有关系,都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跟亲生父母之间,除了那点血缘,也剩下不了多少。

如果对方有愧疚感,那他一家也能过得好。但只靠一点愧疚,又能支撑多少?

范明华很冷静,他想到了许多的事,自然也会计划很多事。

找到父母自然是最好,可以理所当然的搬离范家那群吸血的。如果找不到呢?

也得想办法脱离。

都发生了那样恶劣的事,他和范家也正式撕破了脸。

脱离那是肯定的,不只是分家而已。

分家没有任何用,不说现在农村里,大家都在一个大队干活,因为国情的原因,农村里很多户人家,除非实在没有办法了,大家也都是在一个户口本上的,这是有利于大队管理的。

很多人家,孩子大了,各有各心思,不得不分家,那也是分家不分户。

这些都不是范明华需要的。

就算分家分户,只要没有跟范家脱离关系,那就会无止境的纠缠。

他要的是脱离,真正的脱离,和范家断绝关系的那种脱离。

那才是真正新生活的开始。

范明华准备得,不是一年两年了。

自从确切知道自己不是范家人之后,范明华就在暗中准备了。

他做事情,从来不会头脑发热,一拍就做,向来都会计划着,把最坏的情况都考虑进去。

他想过最坏的可能,他那个自小跟他一起长大,最后被当作他接回去的奶兄弟范明建,会出面阻挠。

毕竟他的存在,是关系到人家利益的。

现在他也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情况,但在首长爹的人脉下,又怎么可能会是平庸的人?再没用,也能够用人脉给他铺出一条光辉大道来。

范明华可不敢在还没有认亲的情况下,就被人给阴谋暗算了。

不是他把人心想得那么坏,也不是他阴谋论,而是他把最坏的可能都设想到了。

毕竟利益熏人心,谁知道会不会为了利益,做出什么违法的事。

毕竟他现在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一个人,他有老婆有孩子,他们一家都要过幸福的日子,可不能被小人暗害了。

哪怕不认亲,他也要确保他的小家是安全的。

他不是范家人的事,也只告诉了自己的妻子。妻子是他要共度一生的人,他自然不会有所隐瞒。

省日报社的主编姓刘,说来也巧,他也是他们顺县的。

因为是老乡的原因,刘主编对范明华也是特别的重视。

范明华向他打听有关这位顾首长的情况,他自然也就热心帮忙了。

也不需要费多少事,举手之劳罢了。

刘主编在信里说得明明白白,也把这位顾首长的情况说得一清二楚。

这位顾首长叫顾长春,人是吉林长春人,早年参加部队,随部队南下,解放后,就被分到了江城这边的省公安厅。二子一女,范明华向他打听的这个顾明建,就是顾首长的大儿子,今年三十二周岁,在省监狱所当所长。

还讲了顾首长家其他人的事,说到了顾首长的妻子,也说到了顾首长其他子女的事,总之非常的详细。

范……哦不,顾明建的名字,年龄都能对上,至于顾首长的情况,他是完全不知道的,只知道解放前他都是师长了。那能当到省公安厅的一把手也在情理之中。

宁芝问:“是他吗?”

范明华摇头。

他当然不会天真地认为,就这么一封信,就能够定性的。

同名同姓的又不是没有,虽然家庭职务看似也能对上,年龄也能对上,但范明华不会贸然地就决定过去认亲。

万一不是呢?

只不过心里有个数而已。

至于是不是,他还得多方考查。

其实百闻不如一见,最好就是过去省城,好好地了解了解这家人。

他和顾明建虽然在他六岁那年分开了,已经过去二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