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梁祝(一)(1 / 3)

康熙死了,临死之前当着众位大臣的面,将江山交到了胤禛的手中。

跪在床榻下,亲耳听到皇阿玛传位的胤禛只觉得讽刺不已。

上辈子,江山风雨飘摇之际,传位圣旨是隆科多当着众多大臣的面,从正大光明牌匾后头取下来的,满蒙汉三种文字写下的传位圣旨,到了后世,依旧被人误认为被篡改过,那时候在老八余党的逼迫下,他曾无数次的在心底怨恨过,既然想要传位给他,为什么不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正大光明的立他为太子。

其实他也明白,说到底,只是皇阿玛不想死而已。

想要千千万万年的活着。

想要永远做大清的皇帝……可皇帝也是人,寿数到了,也就死了。

这辈子……多可笑。

人人都知道现在的皇位就是一个烫手山芋。

可偏偏,他得到了上辈子梦寐以求的太子之位,啊,不,是禅位。

他能不要么?

不能。

这是皇阿玛的恩典,他必须要,况且……这皇位上辈子就是他的,就该是他的。

换上崭新的龙袍,跪在皇阿玛面前,感受着那顶代表皇位的冠冕轻轻的戴在了头上,胤禛再也绷不住的红了眼眶,上辈子的遗憾,这辈子的圆满。

康熙见胤禛眼中含泪,叹了口气。

难得在儿子成年之后,还用对待稚童的语气安抚道:“莫哭。”

这般安慰,反倒更叫胤禛鼻酸几分。

在即将登基的喜悦过后,胤禛终于想起来,自己的登基,等于眼前这个男人即将逝去,甭管曾经在心底有过怎样的怨言,他对皇阿玛,终究还是尊敬的。

胤禛登基一年半以后方才改年号为雍正。

再次之前,依旧沿用康熙年号。

后太上皇驾崩,雍正守孝二十九天后,方才改了年号。

而此时,整个大清已经尽数沦陷,只剩下山东、天津与京城三个地方,还属于大清管辖范围之内,其他的地方已经尽数被划入华夏的势力范围。

由于华夏的管理方式与大清不同。

老百姓们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在谁的治下日子会更好过。

于是大清这边不少人偷偷摸摸的往华夏那边搬迁,哪怕没有户口,只有个临时暂住证也行,他们不挑,只要能有条活路就行。

雍正上台后,也是熟门熟路一连串的政令发下去。

摊丁入亩是他上辈子做的很顺手,这辈子操作起来也不艰难,甚至因为朝堂如今没有了敌对势力,再加上疆域变小了,实行起来更是迅速。

奈何再好的政策是纵向对比出来的,一旦有了横向对比,就显露出了不足。

华夏虽然目前实施的是工分制加国营厂制度,这种在未来二十一世纪看起来极为陈旧的制度,在此时,却是最适合的,人的思想不可能一瞬间转变,突然要习惯了皇权是天的老百姓自己当家做主,这才叫害人性命呢。

范婉不打算迅速,只打算循序渐进。

所以对京津鲁三地暂时是不打算要了,她得先把得手的这些地方,派兵驻扎,兴办学校,兴办厂房,得了江南这个福地,轻工业就可以发展起来了,盐场,织布厂,绣坊,瓷厂……还有南方的甘蔗也该种植了,有了甘蔗就能开糖厂,最重要的……烟厂!

是的,范婉打算开烟厂。

当然不是膏方,而是后世据说华国尖端武器有一大半是华国男人抽出来的烟厂。

主要做出口生意,本土虽然也做,但要效仿后世烟酒销售的方法,打上钢印,按需分配,不允许窜货,最大限度的保证每个地区能拿到的最低量,不会发生抽烟害人的事情来。

范婉的想法很多,再加上上辈子治国,上上辈子开公司,政治民生经济她都懂,真搞起来也不慌乱。

这世道就是这样。

此起彼伏。

横向对比之下,老百姓们自然知道谁更好。

雍正很努力,可以说非常努力。

凌晨一点睡,早上四点起,十年如一日,可大厦将倾,岂是一人之力能够力挽狂澜的?就连朝中的大臣们,都暗中将家里受宠的小儿子改名换姓,安排到了华夏去。

他们觉得,自家的孩子学富五车,便是到了华夏,也能轻易的登上高位,日后博一个好前程。

只是他们哪里知道,这些孩子到了华夏后,就被繁重的学科给压垮了脊梁。

物理是什么?

化学又是什么?

什么?他们现在住的是个球?天上的星星不是星宿,而是一颗颗与太阳差不多大小的恒星?说起来……恒星又是什么?

新知识越多,这些孩子们也就越迷糊。

倒也不是都迷糊,也有那天生对数字,对物理,对化学感兴趣的,只是他们先中考,再高考,最后还要考研究生,等他们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抬起头时,发现自己早已成了纯学术性人才,什么做官为宰的,不存在的。

他们爱学习!

范婉并不缺管理人才。

雅克萨大学培养了一大批理工科人才,范婉又让戴其瑞牵头,在金陵创办了金陵政法大学,这个大学就主要培养管理型人才,当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