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清穿(八十八)(1 / 3)

准噶尔汗王名为噶尔丹。

这位是个真狠人,他本是卫拉特准噶尔部的一个小首领,由于卫拉特在顺治三年便归顺大清,所以准确来说,准噶尔部也算是大清子民,奈何噶尔丹不信邪。

他寻思着,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于是率领自己部族中的铁骑,直接开始攻打卫拉特联盟,由于卫拉特地区个部族之间关系一般,所以也没什么特别铁的军事联盟,于是噶尔丹一路势如破竹,在康熙十七年统一整个卫拉特,自立为王,建立准噶尔汗国。

从他宣布建国那日起,卫拉特地区就算是彻底叛出大清,不再是大清从属,而成为一个平等的帝国。

建立准噶尔汗国后,噶尔丹马不停蹄率领铁骑攻打南疆,直接灭叶尔羌汗国,从此两国统一,势力空前庞大,也正是这一份强大,给了噶尔丹无尽的自信,他的目光开始放在了大清的身上。

经过十年的修生养息,准噶尔兵强马壮,已到吉时,于是翻过杭爱山,直接干翻了土谢图汗,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

噶尔丹成功占领土谢图汗后,便开始派人去探查周边势力。

他虽好战,却并非鲁莽之人。

蒙古各部与朝廷的关系,他早已了然于心,知道他们算得上面和心不和。

蒙八旗虽暂时没有反叛之心,但也是高度自治,大清在蒙古各部的影响力极低,哪怕去年刚薨逝的太皇太后,以及如今的皇太后都是蒙古人,蒙古部也未曾因此多生出几分臣服之心来。

他们深知朝廷对蒙古的防备,也深知蒙古各部面和心不和。

所以他现在需要知道蒙古部有那些稍大的势力,方便他修整一番后,各个击破。

至于合作?

合作是不可能合作的,他噶尔丹,天命汗王,只接受臣服,不接受合作,只有金人那些傻子才会与虎谋皮,给自己留下这么一个大大的漏洞。

于是很快,噶尔丹就打听到了,如今的大清可不怎么安稳。

首先……

东北地区有一支实力不小的叛军,地盘很大,整个东北地区,包括金人老家盛京,都被她掌握手中,最重要的是,那个叛军的首领居然是个女人?

这就有意思了。

噶尔丹瞬间对范婉起了兴趣。

远在盛京的范婉对这件事一无所知,她如今正一心搞基建,打算一边大兴土木,一边坐山观虎斗,顺便看看能不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雅克萨那边,宋薇也顺利以范婉的名义,建立了第一所雅克萨大学。

由于师资力量不足,目前学生只有二十人,专业导师就是戴梓和宋薇,不过大学雏形也算是出来了,未来大学有的,如今也一应俱全,有宿舍,有教室,有研究室。

这些改变叫俄罗斯的几位贵族留学生感觉十分的新奇。

欧洲是有大学的。

早在十一世纪,意大利就拥有了世界上第一所大学,紧接着后来,又陆陆续续的诞生了数十个大学,而这些大学,主要是以科技和法律方面的研究为主。

与那些综合类大学相比,雅克萨大学属于纯理科,亦或者说,属于纯理科军事大学。

内容更单纯,但是教学科目也更单薄。

俄罗斯目前是没有大学的,想要学习先进的知识只有在外国街,当年的沙皇彼得和自己的母妃被赶出莫斯科的时候,就在外国街这一片区生活,索菲娅对他防备心很重,并不给他派遣教学的老师。

彼得无法,只好化身为普通百姓,在外国街中学习各国知识。

这也是为什么彼得对欧洲充满憧憬,如今更是化身彼得下士跑到国外参军去了。

范婉可没彼得那份闲心,她更喜欢搞基建。

海参崴地位特殊,是极好的出海口,海参崴面积不大,却是天然海港,尤其渔业资源丰富,非常适合捕捞,而且气候宜人,十分适合夏日避暑,但是这一切,对目前的海参崴百姓来说,却是最无关紧要的。

渔业资源丰富,奈何捕捞手段落后,只能在浅海地区捕捞一些小鱼小虾。

气候宜人却也阻止不了他们食不果腹,格外贫穷。

再加上地域太小,农业不发达,少有的可种植的土地都被达官贵人所占领,所以这边的百姓普遍皮肤黝黑,面黄肌瘦,看起来很是凄苦。

范婉到来后,就立即斗地主,分土地,军民一心的开始开垦山地,种植玉米与红薯,由于气候与雅克萨相当,雅克萨大学农业方面的专业生开始带领军民一起建造起了土大棚。

海参崴的百姓每一日都仿佛活在梦中似的。

这可是她们以前从未想过的好日子。

范婉的港口刚开始建设,对面的东瀛就发现了,如今的东瀛正处于江户时代,由于幕府势大,天皇东山性情温和,遂传位灵元,奈何东山把持朝政,不愿放弃手中权柄,灵元无奈,只得做了傀儡天皇。

而另一边,德川幕府经历过三代豪雄的上升期后,如今的将军则是五代征夷大将军德川纲吉。

正所谓盛极必衰。

德川纲吉虽秉性坚强,善于开拓,却又过于自信,过于执着,颇有些好高骛远,所以自这一代起,幕府的影响力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