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3 战斗到最后一个法国人(3 / 3)

厉害,本质上是哪种方式对法国最有利,法国人就接受哪个。

所以共产国际在法国获得最大支持度很正常,这也不意味着保守势力的失败,时间会证明一切。

来茵河畔的南部非洲远征军没时间可浪费,击败凯塞林没有悬念,悬念在于究竟是那支军队,攻占德国的心脏柏林。

所以来茵河的战斗还没有结束,巴顿和杨·史沫资就决定派空降兵突袭柏林。

按照盟军内部的协议,巴顿在战役发起前,例行通报英美联军。

“占领柏林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荣耀,英军绝不会缺席!”蒙哥马利态度坚决,第一时间来到巴顿的司令部表决心。

“第一空降师在荷兰损失惨重,你们现在还有能力派出空降部队吗?”巴顿揭伤疤,按照南部非洲标准,英国第一空降师,已经到了撤编边缘。

按照规定,南部非洲如果某支部队在战斗中全军覆没,那么就要被撤编。

不过这种事从南部非洲独立后,到现在一直没有发生过。

英国不一样。

英国不管部队打得有多惨,损失多严重,哪怕一再重建,也不会将部队撤编。

这不是因为英军有多勇敢,而是军队的成员不同。

真正由英国人组成的部队,基本不会打到弹尽粮绝的程度,人家是尽到义务之后就可以放弃抵抗,有传统的。

现在好多了,以前打输了,家属只要认出钱,就可以把人赎回来。

那些不停被重建的部队,毫无例外,都是由殖民地军人组成的,比如印度,比如澳新军团,又比如加拿大。

这些殖民地仆从军,也不全是由白人组成的,比如英印部队,军官虽然是白人,士兵全部都是印度人,全军覆没了也无所谓,重建就是了。

第一空降师并不是。

“当然可以,大英帝国从不畏惧牺牲,我们会战斗到最后一个人。”蒙哥马利豪言壮志。

“得了吧,你们确实会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个法国人——”来自盟友的吐槽最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