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当街击毙(1 / 2)

第460章 当街击毙

阿穆尔超过一半人口是华裔,乔治不可能冒着挑拨华裔民族情绪的风险霸占关东。

关东赚钱的生意都控制在乔治手里,留给清帝国的所剩无几,盛京将军就算不找乔治索要关东,乔治也会主动把关东还给清帝国。

随着清帝国开放边禁,闯关东的人越来越多,每年抵达关东的新移民数量多达近百万,这让米柳京羡慕不已。

俄罗斯人移民西伯利亚的热情,要是有清国人闯关东的热情这么高,乔治就不愁没人用了。

这当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清帝国内部的矛盾,也已经到了极为尖锐的程度。

想想乔治前些年从清帝国移民有多难,用连哄带骗来形容都不过分。

如果清国人能在原籍安居乐业,他们也不会冒着巨大的风险闯关东。

和清国人相比,哥萨克拥有更多选择。

战争结束后,俄罗斯帝国在东亚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张,东印度到海参崴,从南到北已经连成一线,这么大的地盘,需要很多人口去填充。

乔治不强迫,而是以旅行名义,邀请哥萨克前往东印度游玩。

哈力克决定退役,接受椰城石油公司的雇佣,前往东印度工作。

“格鲁才是真逍遥,大公真的给了他100俄亩地,除了冷了点,没什么不好。”

“布拉克接受西伯利亚舰队的雇佣,去长崎当警察,直接被任命为警长,手下十几个人,日子别提多逍遥了——”

哈力克很为老朋友们高兴。

格鲁去了千岛群岛,那里同样需要人手开发。

哈力克临行前,纳杰夫为哈力克送行。

哈力克为老友担心。

哈力克没有上过军校,军士长就是他的天花板,再继续服役也升不上去。

“他娶了个高丽女孩当老婆,听说整个村子的人都被他带走了,有的是人干活。”

“10亩还差不多,100俄亩那还不累死他!”

格鲁在进攻奉天的战斗中,不幸踩中日军的地雷,断了一条腿,所以才有资格得到100俄亩土地。

纳杰夫听了哈力克的话,去阿穆尔军区工作。

乔治计划要裁军30万,只保留10万陆军,哈力克和纳杰夫所在的四师,也在裁军行列,只有最优秀的军官才能继续在远东军区服役。

和纳杰夫不同,大部分官兵都选择退役,前往各地谋生。

远东接下来几年,估计都不会有战争,哈力克除了作战什么都不会。

东印度并不稳定,椰城石油公司的工作人员经常会遭到土著部落的袭击,哈力克去椰城石油公司,还是干他的老本行。

100俄亩相当于1635亩,放在欧俄地区,妥妥的地主。

纳杰夫人在军中,消息比哈力克更灵通。

和哈力克一起前往东印度的,还有哈力克相熟的十几名官兵。

想留在阿穆尔也可以,虽然只有最优秀的人才可以留在军中,其他工作机会多的很,到处都需要人。

船票免费,其他费用自理。

纳杰夫很庆幸,也就在远东军区,这些伤残老兵才会得到妥善照顾。

乔治担任远东总督之前,大量俄军伤兵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悲惨死去。

即便侥幸活下来,他们的命运也很悲惨,如果拥有劳动能力还好点,失去劳动能力的人,自杀的不在少数。

这就是哥萨克的宿命。

“有机会去椰城,我请你喝酒。”

哈力克迫不及待投入新生活。

“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到那边多攒钱,买個岛当岛主,找个当地老婆,生一堆孩子——”

纳杰夫其实也挺羡慕哈力克的。

“我才不会为了一棵树放弃一整片森林。”

哈力克哈哈大笑。

随着安置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远东军区的裁军波澜不惊,和圣彼得堡形成鲜明对比。

圣彼得堡也在裁军。

但是和远东不同,圣彼得堡的裁军方式略粗暴。

三大舰队主力在日俄战争中被全歼,尼古拉对海军彻底失望,三大舰队首当其冲。

在日俄战争中全军覆没的太平洋舰队被直接取消番号,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的情况也不妙,圣彼得堡不仅不准备建造新式军舰,而且就连现在的规模也要大幅削减。

屋漏偏逢连夜雨,6月29号,黑海舰队总司令博布里科夫在家中被刺杀,他是今年以来第四位被刺杀的高级官员。

尼古拉被层出不穷的暴乱和刺杀搞得心烦意乱,任命戈列梅金取代维特,担任大臣会议主席。

维特的新任务是筹集重建财政所需的资金,总额大约9亿卢布。

维特很无奈,这笔钱数目太大,要完成任务,除了盟友法国之外,还需要找英国大姨夫帮忙。

和俄罗斯帝国一样,英国这段时间的情况也很糟糕。

英国的困境,和乔治有很大关系。

日俄战争中,英国损失惨重,几乎血本无归,不得不加大对日本的盘剥,能收回多少是多少。

日本为了还债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