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拿捏兵痞的正确方式(1 / 2)

海参崴对于教育的重视,符合华人传统中的尊师重道。

华人传统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所以在了解到姜喜在海参崴的生活状态后,姜海洋心中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去海参崴。

一定要去海参崴!

就算背井离乡寄人篱下,也要去海参崴!!!

看看姜喜的孩子,再想想自己的孩子,姜海洋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姜喜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原本姜海洋是决定敢在年前返回清帝国的。

现在姜海洋想在海参崴多停留一段时间。

乔治要解决的,就是新移民在海参崴的生活问题。

不同地区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习惯。

华人要过春节,欧洲人要过圣诞节。

穷人要吃肉,富人想听戏。

老人希望安享天伦之乐,孩童要入学接受教育。

这些事都得乔治事必躬亲,交给其他人,乔治不放心。

米哈伊尔这样的,能做好一个商人就不错了。

达莉亚稍微好点,但是也没有到让乔治惊艳的程度,乔治得先把框架固定好,达莉亚才能在框架内有所发挥,主观能动性始终是问题。

乔治的事太多了,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移民上,沙皇虽然严令乔治要安分守己,乔治还是在暗中积蓄实力,为未来的战争做准备。

经过近五个月的磨合,符团逐渐稳定下来。

不符合符团要求的官兵,被逐步清理出部队,留下来的都是遵守纪律的可造之材。

哥萨克最大的问题就是纪律,这個问题不解决,哥萨克终究只是乌合之众,达不到乔治的预期。

乔治对符团官兵的要求只有一个。

纪律!

纪律!

还是特么纪律!

哥萨克的个人技战术能力没问题,有资格加入近卫军的,个人技战术能力都是上上之选,不说人均精确射手,最起码也是人均精锐轻骑兵。

乔治在符团推行精兵政策,即便军衔最低的列兵,在符团也可以拿到100卢布年薪。

这个薪水不低了,海参崴机械厂的熟练技师,年薪也就100卢布左右。

乔治将夜校开到符团,要求符团官兵在训练之余,必须接受文化知识培训,将符团的每一名士兵,都按照军官的标准进行培养。

“有这个必要么?”叶罗欣很不理解,俄罗斯军队从来没这样做过。

俄罗斯军队的目标,是把士兵培养成只知道服从命令的战斗机器,最好连思想都不要有,除了战斗什么都不会。

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军人有了独立思维,思想也就不再单纯了,对管理极其不利。

“你要把符团当做军官教导团,必要的时候,符团即便普通列兵,到了其他部队也能立即成为军官。”乔治不能扩军,那就只能从素质上下功夫。

现在乔治的“狼子野心”,已经充分暴露,圣彼得堡严防死守,唯恐乔治轻开边衅,海参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可能扩军,一支军团大概就是极限。

符团去年补充的新兵,经过一个冬天,淘汰了三分之二,现在符团上下也才800多人,满打满算两个营。

指望这点兵力,用来防守整个阿穆尔尚且不足,根本没能力南下。

那些淘汰的士兵也没有遣返圣彼得堡,而是被西伯利亚舰队接收,又被海参崴警察局要走了一部分。

海参崴警察局的要求,没有符团那么严格,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偶尔喝喝花酒打个架什么的,是可以接受的。

这里的原则性错误概念很宽泛,在圣彼得堡很常见的吃拿卡要,在海参崴都属于原则性错误。

至于知法犯法那就更不可接受了,海参崴铁矿和煤矿欢迎你。

“公爵,圣彼得堡的态度,还是必须考虑的——”叶罗欣委婉,估计在内心深处,也把乔治当成了好战分子。

关键乔治的行迹确实很可疑啊。

乔治一超级公爵,不喜欢看剧,也不喜欢打猎,在圣彼得堡的时候,每天就军营和加特契那两点一线,整整四年,乔治的生活近似苦行僧,哪一点像养尊处优的超级公爵?

哦,已经五年了。

乔治对军事的兴趣,已经到了令人担心的程度。

叶罗欣曾和达莉亚私下议论,是否乔治根本不知道其他顶级享受的乐趣,所以才对军事情有独钟。

然后叶罗欣就被达莉亚骂了一顿。

叶罗欣是乔治工作上的助手。

乔治的生活基本上是达莉亚一手包办的。

所以达莉亚对于乔治的情况比任何人都更了解。

“圣彼得堡那帮人太保守了,沙皇被他们蒙蔽,根本不了解远东的情况。”乔治大发牢骚,不吐不快。

“符拉迪沃斯托克哪一点不如圣彼得堡?这里有煤矿,有铁矿,有金矿,有数不清的矿产资源,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森林,有累死我们都无法充分开发的肥沃土地,这里的鱼足够半个帝国的人食用,这里的木材可以供整个帝国的人取暖,我们这才来了几年,符拉迪沃斯托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