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众里寻他千百度(2 / 3)

窄的门洞,亭午走入却是一点问题都没。

这不是视觉上的法术,而是整个空间都因屋门打开变得扭曲。

大可能是小,小也能是大。

“都说佛家精通空间之道,这会一看,儒家亦是出类拔萃。”

“易先生谬赞,这空间阵法与大乾之阵可谓小巫见大巫。”

两人聊着,都很客气,走入木门。

随后易宁眼前一花,入目已是一片鸟语花香,山明水秀之地。

从山脚至山巅,一座座书斋楼阁落于山势平坦处,与山中红花绿柳相映成趣。

“读书人翻书,自需好景相伴。”

班惠当起导游,“最下方的楼阁,是君子贤人所待之地,山腰为四十八位书院山主清修场所,山顶为陪侍圣贤所留。”

易宁看着整个空间的十二座山峰:“所以这十二座山便是十二位陪侍圣贤?”

“是的,读书人归于哪位圣贤名下,便在哪座山峰居住。”

“倒是阶位森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班惠回应,并带着易宁二人踏着虚空而行。

易宁跟在身后,他们所过之处,原本在山峰中读书写字之人,全都停下手上事情,向着这边行礼。

就如同这位文庙副教主所言,文庙的一切都井然有序,处处都是规矩礼仪。

他们一行来到天巅,处于所有山峰之上,才在云层中看到一处庙宇。

这座庙宇亦是上书[文庙]二字,但整个装潢、占地与外边茅草房的文庙相比,天壤之别。

班惠嘴角时刻都带着浅浅微笑,似看出易宁的想法,开口皆是道:“金玉其内败絮是为戒语,我文庙自当反其道行之。”

“甚好。”

易宁点头。

班惠却也不多解释,又介绍道:“我与子回师兄平时便住这里,看守庙中牌位,先生请。”

“嗯。”易宁点头,却是随手一招,将亭午收入眉心之中。

对于这位副教主的态度,他现在有些拿不一。

自己问什么,对方都是一副有问必答的态度,但只要涉及到儒家道义,这位副教主就开始顾左右而言它,并谦虚补充“知识不够,不敢多说”。

所以他先将亭午收起,防人之心不可无。

“好奇妙的灵魂契约。”

班惠眼中神采闪烁,露出一丝惊奇。

易宁回答:“我与这水牛一起成长至今,自是默契。”

“让人羡煞。”班惠笑了笑。

说着话,她便带着易宁进入真正的文庙之中。

庙宇分三层,一层供奉着十五份牌位。

正是十二圣贤与正副教主,以及文圣。

易宁神色肃穆看着最高位,正中间的那块木牌片刻,在班惠望来前,收回视线。

接着两人来到二层,这里是子回与班惠居所,空间敞亮,从窗户可以眺望整个文庙天地。

“易先生可在此等候师兄归来。”

班惠将易宁带到最外侧的一间雅间,接着弯腰躬身,行个万福,“我手上事情还多,就先行告退了,先生需要什么尽管提出,班惠必会做到。”

“麻烦了。”易宁拱手。

班惠微笑点头,踏在走廊上,向着最里侧行去,随后转身推开一扇房门,身形消失。

易宁抬头望眼头顶,三楼是文圣所住之地?

摇摇头,不再多想,一袭白袍推开雅间房门,步入其中。

之后的日子,易宁并未麻烦班惠多少,而这位副教主也很少过来打扰,似乎真的很忙。

如此这般,时光飞逝,转眼便是两月有余。

易宁眺望着窗外十二座山峰,眉头微皱,他已经准备好,再等一月,如若子回还未回来,便直接离去。

也就这时,

易宁突然眼前一亮,在他的视野中,一座山峰下,竟出现一道熟悉身形。

......

......

九渊山下。

作为文庙十二座山峰之一,此山气质如他代表的圣人一般,巨山随时绿意葱葱,却仿若压在人们心上,让人觉得面临天威。

山峰脚下有做石碑,碑刻[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所有登临此山的儒家学子都会在这驻足许久,有些人是慕名而来,瞻仰圣贤学说,有些人是想要拜入九渊学宫。

这会也不理外,

十多名儒家学子在碑前,或坐在地上,拿着树枝临摹,或闭目喃喃自语,更有甚者直接从纳戒中拿出桌椅,挥墨如雨。

在这些人中,有一道穿着蓑衣的身形格外瞩目,不是因为他的修为元婴在众人里最高。

而是因为他身上浓浓血煞之气,以及腰间佩戴的长柄战刀。

“别人来文庙,都带笔墨纸砚,这人倒好带把刀来。”有学子摇头吐槽。

接着立刻被同伴阻止:“非礼勿视,非因勿言。”

“咦,你看有位山主下山了。”学子放下手中毛笔,提醒同伴。

他的同伴闻言看去,立刻认出来人:“这位是南竹书院的山主,也是九渊圣贤的第六名弟子,主学他师父的所说的,存天理,灭人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