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风!风!风!(2 / 4)

万精锐被岳飞吃了,还有三万精锐在白竭、羌廆手中,剩下的两万以及他招募的蛮人士兵,则被他交给田光率领,埋伏在了僰道等地,准备骚扰虞军乃至断虞军后路。

昌平君所不知道的是,被他寄予厚望的田光所部,都没用大虞军出手,就被蛮人们通过在酒水中下毒、夜晚偷袭等方式,给放倒了,田光仅以身免,逃入了大山之中,仗着农家弟子擅长识别药物的优势,勉强在深山中躲藏了起来,正在艰难养伤呢。

手中只有这点兵,昌平君难免心中发慌。

虽然按照秦人对于虞国的战力计算,在正面战场上,他的这些部队起码能够打赢五十万虞军,优势很大,但从岳飞所部全力奔袭连战连捷来看,其精锐程度就算是比不上秦军锐士,也相去不远了。

如果这样的部队再多一些,秦军恐怕真的要危险了。

这种时候,昌平君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副作用显现出来了。

他竟然有些害怕了。

董璜军大军都要逼过来了,他竟然开始犹豫究竟是要在都广决战还是退守成都。

成都是个坚城。这个时代的成都,由张仪和司马错两次筑了两座城池。

东周慎王四年,秦国兼并蜀国,并设置蜀郡于成都。秦张仪、司马错筑太城(府南城),次年,张仪在太城以西筑少城(府西城)。

两座城池互为犄角,又有河流相护,十分坚固且安全。

但昌平君又害怕如果就这么退守成都的话,他原先定下的诱敌深入之策就真的变成了畏敌如虎不敢进攻了,这对军心士气的打击是极为巨大的。

昌平君很是纠结。

主帅的纠结也可以理解为进退失据。

将为兵之胆,昌平君的进退失据很快影响了整个秦军。

之前秦军连战连败近乎放弃了二分之一的蜀地,尽管那些地方多是蜀人、蛮人所居,但也是大秦的土地啊,诱敌深入示敌以弱和畏敌如虎不战而逃,可不是那么容易分辨的。

关键时刻,还是几员参加过多次大战乃至参加过长平之战的老将点醒了他。

“昌平君,为将者最忌迟疑,将军若要战,当直接率军在都广之野列阵,堂堂正正决战即可;若要退守成都,也要早日坚壁清野,集中兵力于成都,守好成都两城以及绵竹关,与之对峙,静候时机,切不可犹豫啊!”

“昌平君若是犹豫,迟早军心尽失啊。”

老将夏侯法忍不住劝道。

夏侯姓源自姒姓,是大禹的后人。夏侯家族入秦百余年,世代为将,夏侯法曾跟随过白起作战,是昌平君麾下锐士的统帅。

夏侯法说完之后,其他将领也纷纷劝谏。

不得不承认,这个时代的秦军将领的总体素质是真的高,别看日后威震天下的王翦还没有成为完全体,但是白起的遗泽却没有用光,高层中层基层将官都不存在断档的情况,昌平君麾下的大将们,都拥有扎实的为将基本功和一定的战略眼光。

当他们不再轻视虞军,而是把虞军当成赵楚那样的对手的时候,他们的能力也被全面激发出来。

“朕知道了!”

昌平君点点头。

昌平君是一个聪明人,钻完牛角尖后立马明白了形势的紧迫性。

“那就战吧!”

昌平君下定了决心。

比起防守战,秦军其实更擅长进攻战,且秦国的锐士车阵,只有在进攻的时候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传我将领,今天犒劳三军,明日出城前往都广之野扎营列阵,与虞军决战!”

昌平君手握剑柄,严肃的下达了军令。

“诺!”

早就憋了一股气的众将领命。

-----------------

当秦军在做最后的战争动员的时候,兴致颇浓的董璜却在听有关都广之野的传说。

贾诩捻着胡子笑眯眯的说道:“《山海经·海内经》云: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又有传说:‘后稷垅在建木西,其人死后苏。其半鱼在其间。’”

“后稷?”

董璜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

“后稷为黄帝玄孙,帝喾(ku四声)嫡长子,其母为帝喾元妃,出身炎帝世系的姜嫄。帝喾在神话中疑似又被称为帝俊(夋,qun一声)。

后稷被尊为稷王、农神、耕神、谷神。是农耕始祖,五谷之神。尧舜之相,司农之神。也是大禹最倚重的三公之一。

后稷还是周王朝姬姓的祖先;后稷的庶母弟契则是商王朝子姓的祖先。”

做足了功课的戏志才见贾诩没有急着说话,便主动开口介绍道。

对于蜀地,尤其是传说中的都广之野,戏志才也是做足了功课的。

在三国世界,没人会在乎什么都广之野的传说,但这个世界可不同。

这个时代的舜、虞虽然是背景板,但是却真实留下了遗迹与遗泽,在这种情况下,传说中的都广之野自然不能够再以普通的平原等闲视之。

“帝俊?生了十个太阳十二个月的那个?后稷的墓能够找到吗?建木?没听说哪里有建木啊?”

董璜对帝俊的能生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