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莫道石人一只眼(2 / 4)

不足、武将太弱、军阵缺失,大虞军这次甚至能够利用楚军难以渡江支援的机会,一举把彭蠡湖以西的地方全部吞并的,不像现在,只能够按照原计划,把最后一座个人专属战争空间的城市放出来,和鸠兹融为一体,充当西线门户。

楚国当然更不好过,因为董璜军水军太强,将领又人均御兽,通过控制白鱀豚以及鲛鲨,可以有效实现对大江的监控侦查,这导致楚国大江两岸的军事往来几乎断绝,江北楚军完全无法过江,楚国整个江南地区近乎成为飞地。

如此不利的局面,一个项燕当替罪羊自然远远不够,春申君作为战役的总指挥,因为作战不利,被楚王夺三县封地。

不过,春申君原本有十二县的封地,所以这样的惩罚对于春申君而言仍旧算是小惩大诫。显然,楚王还不想把春申君一棍子打死。

君臣之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楚国除了春申君外,也的确找不出一个像样的将才了,春申君不管怎么说,可都是灭了鲁国且有着击败过秦国的经历的,其他人,哪怕是李园,在这一点上也远不能和春申君相比。

楚国现在还需要春申君。

楚王没让春申君回国都述职,而是命令他择地编练水路大军,准备渡江决战。

楚王的命令在春申君看来完全就是在明示:如果灭不了虞国,你就不用(活着)回来了。

春申君大为震怖,立即展开行动,并最终选择在有巢氏之墟建城,称巢湖城。

此地位于巢湖之滨,有训练水军的先天条件,水系又和大江相连,水军编练完成后可随时南下进入大江,直逼大虞首都昊京。

同时,此地皋陶后裔的群舒遗民以及有巢氏后裔,民风都颇为剽悍,人人善水,又熟悉当地水文,是水军的优秀兵源。

不仅如此,此处还背靠楚国两淮膏腴之地,水陆交通便利,后勤也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

不得不说,春申君的战略眼光还是很不错,选择的位置天时地利人和兼具,还能够对大虞军首都形成直接的军事压力。

最近心情不错的贾诩在得到这一情报后却只是呵呵一笑,看向了李儒:“文优,为春申君准备的礼物如何了?”

“丞相放心,儒已安排妥当。”

李儒颇为恭敬的说道。

李儒和戏志才自从上次陪董璜南征没有劝住董璜反而任由董璜胡闹后,回来就被贾诩收拾了一顿,如今戏志才又被扔到了高顺军大营里,和高顺、甘宁组成“三福将”组合,镇守鸠兹城,李儒也是小心翼翼了许多。

远在巢湖筑城的春申君黄歇当然不知道贾诩早就给他安排好了厚礼,被楚王敲打了一次的他,此时只想着好好练兵,早日灭掉虞国,洗刷身上的耻辱,为此废寝忘食。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

某日,挖地基的民夫挖出了一个独眼石人,上面刻有金文“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黄歇反”。

某日,士卒买鱼烹食,从鱼腹中挖出了玉璧,上面刻有金文“黄歇王”。

又有夜篝火,狐鸣呼曰:“大黄兴,黄歇王!”

更有鱼群在巢湖组成了“黄歇王”的图案。

不知何时地,巢湖一带也开始流传起了童谣:“黄虽三户,亡楚必黄!”

……

黄这个姓氏源自黄国。黄国历史悠久,相传为伯益后代建立,赢姓,至少在帝舜时代就有封国,历经三代而不倒,春秋时期一度与楚国对抗,最后为楚国所灭,国人遂以黄为姓。

很显然,黄歇就是黄国的后人。

在战国七雄中,楚国的巫祝文化本来就最盛行,从上到下普遍都信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

如果只有一个这样神神叨叨的例子出现,或许还好说,但是当这些事情一个接一个的出现的时候,绝大部分人看向黄歇的眼神就不对了。

许多黄歇的门客更是恨不得给黄歇加一件衣裳。

黄歇一开始对这些事情还是一无所知的,毕竟不是谁都有资格去捅破这层窗户纸。

直道消息被徐宁得知后,脸色无比精彩的徐宁顿时就骂了娘!

这些脏套路他熟啊,都是他在史书上见过的东西。

徐宁连忙拉着朱英向黄歇汇报,黄歇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该怎么办呢?

黄歇三人陷入了沉默。

他们很清楚,这件事一个处理不慎,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但万一处理好了的话……

要知道,黄歇现在手里可是有几十万大军啊!

手持利器,杀心自起!

徐宁很好奇,黄歇的杀心会不会起。

-----------------

秦庄襄王二年十月,在“黄歇王”的神秘谶言异象刚刚开始发酵的时候,对此还一无所知的楚王,为了找回陈都之变的面子,以韩国勾结项燕作乱楚国为名,以李园为将,将兵伐韩。

李园其实也算是一个人物,他是李悝的后裔,家学《李子》,有着为将的才能,也拥有着独门的军阵,理论上可以训练出初代魏武卒那样的强军,因为初代的魏武卒就是李悝设立的。

李园本次出征,主力共十万,另有十五万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