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就义(2 / 3)

犁汉 痴人陈 2072 字 1个月前

荀成一直看着张绍,渐渐的都将张绍给看发毛了。

在路上,张绍非常不理解,他困惑的对高顺道:

“的确,你兄长的确说的对,这汉室也正如此番话,甚至比这番话还要滑稽。但这和将军要守护的汉室又有什么关系呢?将军心中的汉室是远迈万里的煌汉,为了这個,他就不会屈膝的。”

当张绍安然回到张冲的大纛下时,张冲正和后面统计战果的军吏们说话。

张绍看了一眼典韦和李大目,见他们拿眼神示意自己,他就先等候在一旁。

看着自家兄长的背影,张绍浮想很多。

他有时候觉得自家兄长很陌生。在他的记忆中,兄长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乡人,读了点书,发过一点蒙,甚至自小也没离开过济南。

但一切都随着兄长被征做转输就变了。从那时候开始,兄长就越来越厉害,好像天下事,天下人都没有什么能难倒他。

这让了解兄长的他很难不想到,没准自家兄长真的是黄天的使者,是天的意志呢。

想到这里,张绍对张冲充满了敬畏。

这个时候,兄长的话传来:

“小弟,你上去后,那荀成怎么说?”

张绍惊醒,抬头一看就见自家王兄正笑吟吟的看着自己,忙将上面的事一一说来。

在最后,张绍不无可惜道:

“那个叫高顺的军吏还怪好的咧,可惜了,要和荀成一起陪葬了。”

张冲面色古怪,他反问道:

“小弟,你觉得为何当你不小心漏嘴说出身份后,那荀成还会放你下来?”

张绍很是理所应当道:

“这不奇怪吧,那荀成倒是真的是一个磊落武人,看来世家中也有英豪。”

张冲笑了,有意提点:

“是啊,那荀成倒是真的磊落,但旁人呢?旁人为何还让你走?你不会觉得所谓磊落风范要比千人的性命重要吧?”

这时候张绍迟疑了,嗫嚅说了句:

“这让咱咋说咧?”

张冲摸摸张绍的头,提点道:

“诸军之所以能让你安然下来,不是因为他们够磊落,而是早有人为你付出了代价。”

年轻的张绍并不能理解这个,但诸军将却明白了,于是随张冲一齐等候。

而人群中的徐晃则内心惋惜:

“可惜了,也是能和我徐公明相较的人物。”

时间一点一点流逝,天气越来越冷。

这个时候从上面下来了一群军将,额头上扎着白巾,步履沉重。

张绍眼尖,老远就看到了人群中打头的正是高顺,于是主动给张冲介绍:

“王兄,那人就是高顺。”

张冲恍然,顺着张绍所指看去,那高顺手上捧着一面旗帜,和后面几个汉子一样,皆赤裸着上身。

此时的他脑子里突然浮现一句话: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此高顺哉!”

风雪中,张冲带着一众军吏主动迎了上去,而未等他们至,那高顺就跪在积雪上,郎朗之声响起:

“高顺携一众吏士千人,愿降张王!”

鹅毛大雪落在这几个汉军的脊背上,越积越厚。

张冲忙弯腰,却并不是扶起高顺,而是为其打落了身上的积雪。

这时候,张绍则兴奋的走了过来,揽住高顺的脖子道:

“你看,我早就告诉你们早点下来。我泰山军对俘口一视同仁,不打不骂。”

小伙子很兴奋,但很快他就发现好像少了一人:

“老高,你们荀将军呢?怎么没一起下来?”

很快,张绍自己来找补:

“哦,在后面整军呐?这不行啊老高,你们这不符合规矩,哪有投降不由主将出面的?”

场面一度非常尴尬且凝重。

一直跪着的高顺,冷冷回了一句:

“在末将送小张将军下来的时候,我部主将荀成自戕徇国,临死前他让咱们好好活下,为并州丁口留点菁血。”

张绍张大着嘴,此时的他意识到自家兄长说的代价是什么了。

小张其实并不傻,相反自张冲起事后,其人就有意延揽颖达之士为泰山军子弟教授。而这个过程中,张绍就接受了一流的教育。

只是小张秉性纯良,历练又少,所以才会显得那么没有机心。

所以,张绍很快就明白这事的始末了。

一开始自家兄长让自己送酒给荀成,就是想延揽他。而荀成也没有表达什么,说明当时的荀成也就是两边犹豫,毕竟兄长给荀成的那首诗的确诚意十足。

但为何荀成最后却说什么“断头将军”呢?很大的可能就是他失口泄露了自己的消息。所以那个时候的荀成就有了死志?

不过荀成和自己没有恩情,为何会为了自己自戕?

不!

张绍很快意识过来了,那荀成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那千余袍泽。

荀成应该很清楚,那些军将是一定会拿自己作为要挟的。但他又不确定张冲会不会就范。

但不管如何,因为张绍,千余汉军一定会和泰山军站在对立面上。而到时候,谁是最后的输家那自不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