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武人(2 / 3)

犁汉 痴人陈 2139 字 1个月前

王允就站在坡前,天寒地冻,手脚冰凉。

“谒者,你觉得军队是靠什么指挥的?靠的是金鼓和旗帜。如果不是这场大雪,诸军还能看到我的旗帜,但现在呢?各部耳聋目盲,只能随兵流而溃。末将也是有心无力啊。”

战场上狼奔猪溃,恐惧占据了这些汉军吏士们的脑海。

突然,从远坡传来一阵惊涛骇浪的金声,溃军下意识的看了过去,然后他们就在风雪中看见,代表着汉家旌旗的节度被高高举起。

近千人在那里同时呼和:

“汉家男儿血,捐躯赴国难。”

无数人听到此悲壮之声,有扭头继续南下奔逃,也有咬牙带着士伍向着那片坡地赶去,也有一些走着走着然后又扭身加入他们的。

汉家男儿,血流不尽。

每当那面汉家的绛色军旗竖起,总有义士为他捐躯赴难。

……

鹅毛大雪中,头顶着貂帽的张冲也看到了战场的变化。

此时从他这里望去,白茫茫一片的大地上,直道上便是嗷嚎和鲜血,唯有两支营头依旧矗立在西面的旷野上。

此时,他边上的赵云悄声问道:

“王上,要不要再调两部突骑先击溃西面的那两支汉军?”

张冲摇了摇头:

“不用,当务之急先将直道上的溃军尽数铲除,这些人已经丧了胆,不能给他们反应时间。”

赵云颔首,就准备带本部出击。

就在这个时候,赵云身后的一员小将突然出声:

“末将请战。”

张冲扭头回看了一眼,正是自家的小弟,张绍。

此时的张绍一脸络腮胡,一身戎装气,再也看不出当年那个瘦骨嶙峋的拔草小子。

张冲知道自家小弟因为缺了辽东之战,一直渴望再上战场,于是颔首点头,批了他这个军令。

就这样,张绍随赵云又带了千骑加入到了追击战中。

汹涌的骑军将蓬松的雪踩得坚实,他们顺着汉军溃退的人流一路向南,道路上到处都是尸体,此战实际上已经没有了悬念。

大概又过了半个时辰,最前面追击的泰山军突骑已经折返。他们一直杀到了石岭关前,然后耀武扬威一番后才返回。

关内的汉军已经胆寒,差一点就直接献关了。

但他们献不献已经没所谓了,此时的阳曲已经再无可战之兵,此一战后,太原以北皆空。

当赵云等人回转到这片战场的时候,张冲的大纛依然立在这里。此时他们已经将西面的两支汉军团团围住。

而张冲就站在竖着汉家节度的坡下。

当赵云交功回来的时候,看见自家姐夫正和那个叫王邑的说话,他们前面还有几个被俘的汉军吏,满脸困厄。

见赵云过来后,张冲招手笑道:

“子龙,你知道坡上之人有谁?”

赵云当然不知道。

张冲则是颇为感慨道:

“就是之前的沂口关守将。知道这个消息后,公明直接就上了前线,说一定要见见到底是何等样的人。”

赵云明白徐晃的心理,毕竟徐公明是多骄傲的人,此前沂口关一战虽然有很多说道,但他也明白这仗到底是打得不顺利。

之后他们能顺利拿下沂口关也是因为那个叫荀成的守将不在。

边上的王邑则像是提醒一样,笑着补了一句:

“刚从俘军口中得知,那王子师也在上面,这可真是意外啊。”

赵云纳闷:

“此王子师何等人?是并州哪位豪杰?”

王邑显然是非常了解王允的,兴头上来正要给赵云介绍这是我汉家何样英才,却不想张冲则淡淡来了句:

“不重要。”

于是,王邑噎住了,再不敢多谈一句。

而赵云也看出王邑的样子,心里猜测王子师应该也是个人物,不过既然姐夫都说这人不重要,那此人定然不重要。

雪越下越大,张冲却依旧没有下令对坡上的汉军发起进攻。

他陡然回头问了一下典韦:

“阿韦,你那还有酒吗?”

典韦像是吓了一跳,忙跳起来否认:

“王上,我已经戒了。而且这军中不准饮酒,咱如何来得酒水。”

说完脸使劲摇头,却心虚的低了下来。

张冲哈哈大笑,一把夺过典韦腰间的水壶,然后摇了摇,拔开了塞子。

果不其然,水壶里就是酒。

典韦嗫嚅道:

“王上,你要相信咱老典啊,咱战时可真没喝酒。不信伱问大目。”

说完,他祈求的看着李大目。

张冲噗嗤一笑,不理典韦,随手就招自家小弟过来。

张绍这会正笑着和韩当他们聊着俘斩数,看见二兄叫自己,忙奔了过来。

张冲将酒壶扔给了他,吩咐道:

“你带着这酒壶上坡去,将酒给那个荀成,问他敢喝不?”

张绍“哎”了一声,想都没想就要走。

张冲却脸色古怪,喊住了张绍:

“小弟,你这就不怕?那荀成被咱们围在这里,要是拿你做人质,你岂不是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