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受挫(2 / 3)

犁汉 痴人陈 2180 字 1个月前

的饥民也是如是,在知道军纪严明,为黔首做主的泰山军到来后,他们也纷纷向这里汇聚。

河北大乱已经两年,本就天灾人祸,再加上今年常山国又误了春耕,可以说遍野是饥民,流离满道。对于饥民,稳定时期的常山国还会想着赈一赈,但这会粮食比命还重要的乱世,谁都帮不了他们。

于是,他们只能将希望放在那位替天行道的冲天大将军身上。

他们并不知道此时的冲天大将军已经成了泰平国主,还是以过去的名号来称。但不管泰山军叫什么,那份为民立命的心从未改变。

面对络绎不绝的饥民,张冲一方面以什伍制管理他们,一方面从后方加紧调拨粮草来前线。

而很快,分出去攻略其他县城的诸多泰山将们纷纷传来捷报,并往元氏大营输送粮草。

实际上,常山国在南方诸县的兵力早就被国相许巡抽调一空。他有感于襄国之战中,汉军处处设防,最后处处无防的教训,决定将全郡兵力汇集一地,做长久扼守。

所以如栾城,高邑、平棘等县的兵力早就一空,各城只有日常百人巡守用以维持日常治安。

而当潘璋等虎狼将带领精兵千人出现在城外后,最后的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三城土豪或早就闻惊窜逃,或远避藏匿,剩余的也将家中钱粮尽输军中,换回了平安。于是,三城不战而克。

此外,王章在攻破平棘之后,遇到了从巨鹿北上的董访大军。此刻,他们也陆续拔了瘿陶、杨氏,正向着下曲阳一带进发。

他们将按计划攻破下曲阳,然后在此地等待下一步军令。

与此同时,飞虎、飞龙、飞豹三营飞骑也绕过元氏城,迅速北上,试图袭破滹沱河南岸的重邑真定。

在那里,他们将会和后军元帅府分来的两千步兵汇合,一道对真定发起进攻。

正是在这种捷报频传的时候,张冲下令对元氏发动进攻。

在经过充分准备下,以中护军为中坚的精兵在攻城的一个时辰后就站上了元氏城头。

泰平军中护军几乎都穿戴着全身铁甲,一旦立在城头,就如礁石一般。随着一面面汉军将旗被砍破,在三呼万岁中,泰平军拿下元氏。

元氏既破,张冲也不休整,留李武一部戍守整理,大部继续北上,准备与前锋军汇合。

但就在路上,张冲得到前方军报,以李虎、徐晃、奚慎、张英、李先为首的五部先锋军在真定城下受挫。

虽然兵力折损并不多,但对于北伐以来一路捷报的形势无疑有巨大的影响。

……

彼时,当董访军攻破空虚的下曲阳后,对面就是滹沱河,河对岸就是中山。

此时的中山群龙无首一片混乱,但在得知泰山军北伐后,位于南部诸县的几家土豪势力依旧联合到一起,共同防御滹沱河。

而董访见滹沱河水面宽阔又无舟师横渡,再加上看到对面河防严密,不敢孤军深入。于是,就暂留下曲阳整军。

后面,董访得大本营飞军缇骑送来军报,令其分兵一部沿着滹沱河西进真定,在那里和飞龙、飞虎、飞豹三军汇合,一同进攻真定。

随后,董访便令左军校尉张英、副尉李先,带领所部两千吏士西进真定。

六月十四日,张英、李先部抵达真定城东。

此时,飞龙、飞虎、飞豹三军已经将真定城外城砦尽数拔除,只留下真定城等待张英、李先来攻。

初时飞龙、飞虎、飞豹三军还不忿,觉得自己费了半天功夫,让后军元帅部的崽子们摘了桃子。

但等张英、李先部真的攻城的时候,三将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

原来此时的真定令并不是一般下僚,而是一个叫孙瑾忠义之士。

此吏现在还无太大声名,但在历史上,此人后来属幽州牧刘虞麾下,在刘虞被公孙瓒杀死的时候,此君忠义奋发,对着公孙瓒大骂不止,最后与其主一并死于刀下。

真定的对岸就是九门,也就是此时常山国相冯巡的驻节之所。可以说,真定就是九门在河对岸的桥头堡,位置极为重要。

于是,冯巡举孙瑾为真定令,以其忠贞奋勇来死守真定。

真定本就是大邑,是常山国内少有的万人大城。而且随着襄国城破,常山国南部的很多世家都纷纷撤到北面真定,更是使得真定城内人口一度到达两万人上下。

如此充沛的人力资源,再加上对泰山军的恐惧,孙瑾得以大肆扩张兵力。

而且为了绝了真定城内这些逃难来的世家豪强的溃逃之心,孙瑾一面将城四门封上,一面奏请河对岸的冯巡,请其下令,凡过河者,悉杀!

冯巡没想到孙瑾如此决绝,最后感其忠义用事,便准奏此令。并专门抽调了一支两千人的巡河军,日夜游弋在滹沱河,射杀有敢潜渡过河者。

在绝了城内后路后,孙瑾奏请边将田楷为将,将城内兵力统一划归田楷。

孙瑾早就对这个同乡人有很深的了解,知道田楷是一悍将,于是就请冯巡那边让卢植放田楷南下守真定。

孙瑾等人早就清楚,原先常山国的这些地方长,几乎都不习兵事,即便有一二个能忠义的,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