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德运(2 / 3)

犁汉 痴人陈 2125 字 1个月前

“既然有此五德,那这天下德运轮转就有了依据。上到三王,下到百世,一切都在这个轮转中。虞为土,夏为木,殷为金,周为火,秦为水。”

在要谈到汉的时候,辛评有意停了下,偷偷看了下袁绍,见其神色不变,他才继续往下说:

“之前说汉有三德,这实际上都是存在的。”

“从高祖到武帝之间,汉为水德。武帝以后汉为土德,再后成帝到本时,汉为火德。其中每一次转换皆是有原因的。”

这边,袁绍听着这些,突然岔了一嘴,问道:

“高祖时,汉为何是水德呢?按道理秦为水德,以德运相终,那汉应该是土德呀。”

辛评解释道:

“此一问,在文帝时期就有过。当时鲁人公孙臣就有此一问。但当时丞相张苍却驳斥了此条,当年高祖还在时,就是张苍和高祖一起定了水德。现在,张苍面对鲁人的质疑,自然维护了当年的德运。”

“那这张苍到底是如何说服高祖的呢?张苍言秦二世而亡为伪朝不是正朔。所以汉当为水德,以承周的火德。”

袁绍听着这些,突然轻蔑一笑,道:

“此段我也知之,那张苍为前朝重臣,为了在新朝的地位,自然比普通人更敢。不如此,不能显示他的忠诚。不过此也只为一点,从当年来说,高祖承秦制,未改朔易服,也是对的。”

辛评意外的看着袁绍,暗道此人果然是懂这些的,那他到底在问自己什么?

收敛住心神,辛评面上赞同:

“是的,当年第一轮争辩就是张苍赢了。张苍以河决金隄为符,认为汉为水德。但是没过几年,天下突然传来黄龙出现,而黄龙现身是土德的符验,于是文帝认为,据此汉当为土德。”

“之后文帝就令鲁人公孙臣草土德之历制度,更元年,而张苍自黜。但凑巧的是,就在文帝要改元的那年,有人作乱,文帝随即废除了土德说。一直到武帝,才最后改朔变色。”

之前的事情,辛评已经有点怀疑袁绍的用意了,这时候就有意试探他。遂问:

“本初兄,这一段可有所得。”

袁绍看着辛评,仿佛听不出其人的试探,反而很认真回道:

“此事背后实际上是文帝想要变换服色。之所以如此,就是要一改高祖、吕后时期放任天下的政策。所谓德运不同,其治理天下的学术制度就不同。”

辛评没想到袁绍还有此一说,大感意外,忙请教。

而袁绍也有心折服辛评,好让他看到自己的政治能力。

于是,袁绍侃侃而谈道:

“汉初用水德,自然以水治天下。所谓水,圣人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既然不争,那就是与天下休养,轻徭薄税。但文帝时,天下饶富而汉室穷,而彼时又有匈奴为祸,文帝自然就想要收天下权柄。而土德呢,位于中央,本就有集权之意。所以文帝要改土德。”

辛评听袁绍一番话,真的是通透很多,他起身拜道: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苦读啊。袁氏果然为天下学脉之宗,评受益匪浅。”

袁绍自矜一笑,道:

“当时人也看出了文帝的想法,所以才有作乱。而文帝也知道自己主张不为天下所容,很快做罢。”

到这里,辛评已经不敢再主说了,而是边请教着边说:

“所以后来武帝时期为何能定土德呢?”

袁绍笑着示意辛评不需要这样,意思大家一起讨论。

面对辛评的疑惑,袁绍道:

“武帝能改土德,也是承文景之荫。景帝平关东七国之乱,直接打灭了各地方的反汉诸侯,所以到了武帝时期改土德就是顺水乘舟的事。”

辛评听了这些,不自觉给袁绍比了个手:

“高!本初兄对国朝事果然是洞若观火。”

袁绍摆摆手,意思这才哪到哪,然后让辛评继续。

“后面这土德一直就顺到了成帝时期。此时期,出一高人,就是刘向。”

“其人大改邹衍、张苍的德运说,而讲五行相生说。也就是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他将天下德运按相生排,分别是伏羲得木德,神农得火德,轩辕得土德,少昊得金德,颛顼得水德,帝喾得木德,唐尧得火德,虞舜得土德,夏后得金德,成汤得水德,周得木德,汉得火德。”

一口气说完,辛评顺了口气,喝了杯热酒润了一下。

见袁绍在沉思,辛评问道:

“本初兄是有何疑惑嘛?”

袁绍笑道:

“这刘向果然是奇人。他这相生替相终,是有大说道的。”

这一点辛评还真的不知道,于是再次请教。

袁绍以手蘸着酒水,在案桌上画了个圈,然后道:

“刘向推崇上古圣王,认为圣王所受天命同一,人间的变更不应该是相互的克服,而是一种相生相互。而且此一说,大大解释了尧舜之禅让的情况,毕竟天命轮换不只是靠革命,还有禅让。”

“而且这一说,更是继承了高祖的观点,就是不承认秦为正朔。所以周木才生炎汉火德。”

如此,辛评恍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