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赌自己是天命(求打赏月票!)(2 / 2)

骄傲,反而以之为耻辱。

而且太子如果真的战败,到时候这又将成为大王当政期间做下的一个错误决定。

从此以后,大王会厌恶太子才是。

赵高想明白了太子只要出征,无论是胜利还是战败,到时候形势都对他更有利。

众宦侍早就将纸张筛选好,却见赵高正在发呆琢磨事情。他们都不敢提醒,只是在一边小心翼翼的侍立,唯恐打断赵高等来触怒他之后的鞭打。

赵高笑出了声音。

我真是聪明!

太子他聪明,可我赵高能成为中车府令,靠的也是我的智谋啊。

赵高望着底下这帮人,“你们今天做的都很不错,每人赏一金,等会儿太(大)监来跟我取赏。”

众人这才悬着的心落在了地上,一个个纷纷称谢。

等到赵高走后,这些作坊里上上下下的人都开始咒骂抱怨起来。

“这个赵高,狗眼看人低。身为中车府令,他竟然如此嚣张跋扈。我也曾拜见过丞相,见过太尉,没有真正身居高位的人对我们如此刻薄无情。”

“何止啊,大王一向待我们这些宫中的贱奴,那也都是十分温和;更不要说愿意和工匠们长期共处一室的太子了。反倒是他一个中车府令,狐假虎威,总是动不动对我们疾言厉色,随即高兴了却又摆出一副上位者的姿态。”

众人在私底下议论,抱怨。

“瞧瞧他看我们的神情,仿佛他多高贵似的,可他不也是奴籍出身吗。”

“狗娘养的罢了。我呸!”

造纸坊里,无论是宦侍,还是工匠,都口径一致地痛骂赵高。

赵高回到章台宫中,却见到许久不见的信站在大殿里,而且章邯也在嬴政面前。

就在赵高赶来之前,信已经把太子希望给嬴政转达的消息都呈递给了嬴政。

听到扶苏和昌平君的议论,嬴政心里百感交集。

其实嬴政心里也没底,他只是在赌。

赌自己是天命,如果自己真的是天命,那么李信二十万人伐楚也能赢;如果自己不是天命,那就是王翦六十万来也没有用。

现实逼迫嬴政不得不这么做,他知道他现在所拥有的国家到处都很脆弱,天灾、战争,农事,每一方面都要顾及到。

而这三年来,秦国攻占下的国土面积有他继位时的秦国那么大,如果不是扶苏提前八年就建议大批量培养秦吏,他们根本来不及抽调人手。

但是即便秦吏的问题解决了,还有兵马的人数。

边地的驻军数量不可能减少,否则就会出现大的动乱。而军功爵制对当地百姓庶众的吸收,也收效很慢,他们很多人逃避兵役。

再就是兵马、战车、粮草,这些东西一直都是处在被消耗的状态,别说积蓄了,战争再消耗三五年下去,秦国到时候就是攻守易势了。

留给嬴政的资源、时间,都不多了。

他必须要快刀斩乱麻。

“章邯,你怎么看?”

“大王,臣不懂军事。”

“直说无妨。”

“那臣只能说些浅薄的见解了。下臣以为,带兵其实就是治理众人。臣倒是以为,太子比都尉信更加适合统兵。下臣并不觉得太子年少就不适合去统兵,恰恰相反,太子虽然年少,可是性格稳重。臣见过太子这么多回,从没见过太子大喜大怒。”

至于李信,章邯并没有直接评述他。

有些事,大家都看到了。

李信明显就是崇拜嬴政,一时头脑发热所以才会那么说。

甚至在嬴政身边跟久了的宦者令、中书,他们都看得出来,其实当时李信是因为害怕大王不高兴,所以才那么说。

反而太子表现得多淡定啊。

“我无能也,不及李都尉。”能一脸平静、面不改色说出这种话,可见太子的底气。

事情明摆在眼前,太子和李信,明显太子更成熟稳重,除非有比这两个人更好的选择。

那就得是王氏父子。

殿中一片沉默,嬴政处在两难的选择之间。

明天就是朝会,嬴政马上就要把这件事交给诸臣商议了。

林信已经把扶苏甘愿退居幕后指挥粮草的事情报了上来,无形中又给扶苏添了一笔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