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没有条件,那就创造条件(2 / 2)

通的渠道,更要有文字作为基础。

这是秦国的大事。

周围的奴婢、宦侍、郎卫都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脸上挂着努力克制但是仍旧忍不住的笑。

信从方才就注意到了,扶苏一直抱着怀里的竹简不肯撒手。

长也发现了。

扶苏快步冲了出去。

郎卫紧随其后。

长对信道,“我猜公子是把书抄了一遍,打算拿去给大王看,好让大王高兴。”

信道,“我看未必。我猜,公子应该是又写了利国利民的主张,想必又是一篇振聋发聩的奏疏。”

林信说着,眼中满是对公子扶苏的崇拜。

长笑道,“公子的主张,那一定是天马行空,管不管用不重要,能够让大王看到公子的心意就足够了。”

信却陷入沉思,“其实我觉得,公子的主张还是可行的。只是建造学室,派遣新的秦吏前去教学而已。独有在秦国咸阳城设立学宫,最是耗费民力。”

长惊讶,“你不是个只负责记录的言官吗?竟然还懂国家大事?”

“哼——我可是学室出身,被家人举荐入宫,在尚书台侍奉大王左右,随时为大王应召对策。”

记录言行是假,教导看护公子才是真。

一众宫女宦侍听了,纷纷向信侧目过去,原来少内史原先在尚书台当值,那一定是学识渊博。

长一听是尚书台,立刻换了一副面容,“那你和大王身边的赵中书也认识?”

赵高那可是整个王宫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他是大王身边的红人。

大家都传,大王不管大事小事,都会和赵高这个宦侍出身的人讲。

赵高可是整个王宫上下都想着巴结的人。

不料,听到赵高这个名字,信却皱眉,“高?一介小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