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进山抬参(2 / 3)

,真有大货,挖回来妥善保存。

我跟老大两口子在碱场,照看着咱家这些参地和庄稼。”刘长德直接拍板,一锤定音。

接着,盛希平从背兜子里拿出来鹿骨签子、快当剪子、快当斧子等家什。

先用斧子砍断周围的树根,再用剪子剪断草根,这才拿了鹿骨签子拨开人参茎秆周围的泥土,开始抬参。

盛希平抬参,盛连成也不能闲着,想办法弄了些枯树枝,在上风头处拢了一堆火,等火烧起来,再往上压点儿蒿草。

蒿草是鲜的,不易燃烧,会冒出白色的浓烟,顺着风朝盛希平那边飘,熏走飞过来的蚊虫等。

有道是抬参如请佛,须得小心翼翼才行。

盛希平手上倒是挺稳,一点一点用鹿骨签子拨开泥土,逐渐露出底下的根茎。

这棵参应该不是特别大,露出的肩膀头看上去有拇指粗细。

山参生长缓慢,才过十来年而已,当初的五品叶就算长成六品叶了,也不会特别大。

盛希平忙活了两三个钟头,最后将这棵参整体抬了出来。

这参看上去倒是不太大,估计也就二三两沉,不过形体特别漂亮,须子上布满了珍珠疙瘩,是棵好参。

盛连成递过来刚才他去找的苔藓,让盛希平把山参包裹起来,接着又扒了张桦树皮,将参和苔藓一起裹紧了,用绳子系结实。

“吃口饭吧,这都快两点了。吃完了饭,咱俩在这块儿转一转,有就再抬一棵,没有就算了。”

盛连成从兜子里拿出干粮和咸菜来,爷俩又累又饿,狼吞虎咽的吃了不少。

吃过饭,爷俩又在山崖下转悠了一会儿,只看见两棵五品叶,没再瞧见六品叶。

“这是不是有人来过了啊?当年咱走的时候,这地方还有不少棒槌呢,咋就找见这么几棵?”

盛连成疑惑不解,按理说不应该啊,最少不得有十几棵啊?

“爸,山参有休眠的特性,今年春天干旱,很可能一部分参没出土。

再者,眼下这时候参籽没红,混在草木中不显眼,咱俩没注意也正常。”

山财都是有定数的,不是说他们再来,就能挖到更多的参。

“有这苗六品叶就挺好了,不算空手而归。”盛希平倒是挺知足的,他现在又不差那点儿钱,过过瘾就行了。

“那这两苗五品叶呢?咱拿不拿?”盛连成犹豫的问道。

“爸,天色不早,咱得回家,不拿了。”盛希平笑着摇头。

“回头我打电话给吴家大伯,打听一下东北虎园的事。

如果可以的话,等着划虎园范围的时候,我把这一片也划进去,那样就可以把这下面的棒槌保护起来了。”

这事儿,盛希平早就在琢磨了,今天过来,也是为了确定山崖下的参还有没有。

盛连成一听,这样也行,“成,那咱回家吧。”一棵六品叶,收获已然不小,知足常乐嘛,人不好太贪心的。

就这样,爷俩把山崖下收拾了一番,火堆早已熄灭,并且用水浇透了,不会有起火的危险。

抬参的那个坑,尽量恢复原状,再用蒿草等覆盖住。

一切处理好之后,父子二人背着东西,顺着绳子再爬上去,解开绳子,原路返回。

等爷俩到家,已经是晚上快八点了。

张淑珍和周青岚婆媳俩心神不宁的在家等着,锅里的饭也是热了一遍又一遍。

忽然,外头几只老狗叫了起来,张淑珍和周青岚一听,连忙从里屋出来,周青岚顺手插上电源,院子里的灯泡亮了起来。

狗子叫唤的动静不一样,一听就知道是自家人回来了。

出门一看,正是盛连成盛希平爷俩,打着手电进了院子。

“咋这时候才回来啊?我还以为今晚上你们要在山里打小宿了呢。”

“路远,又好几年没人走了,拖拉机道都长了草。”盛连成随口解释了句。

“哦,难怪。快进屋吧,晚饭是不是还没吃?我这就给你们收拾饭去。”

张淑珍赶紧招呼着丈夫和儿子进屋,让俩人去换换衣服,洗洗手。

正好周青岚端出来了饭菜,爷俩也没用放桌子,就在锅台边儿上,对付着吃了一口。

等着爷俩吃完了饭,四人回到东屋,张淑珍这才打听,今天有没有收获。

盛希平从兜子里拿出那个桦树皮卷打开,“去的时候不对,不到红榔头市,就见着了一苗六品叶,两苗五品叶。我们把六品叶拿回来了,五品叶都放了。”

放山的术语,挖参叫抬参,也叫拿,不挖的话,叫放。

那苗六品叶拿出来,张淑珍和周青岚瞧见了,也都很喜欢。

盛希平把参交给张淑珍,让她好好收起来。

如今家里不缺钱,这参肯定不能卖,所以要晾干了保存起来,留着以后用。

张淑珍收起来参,先放到柜子里,等白天再处理。盛连成爷俩上山累一天了,赶紧洗洗收拾收拾,也都上炕睡觉。

周青岚带高二了,马上升高三,学生们假期上课,周青岚不好请太长时间假。

所以礼拜二早晨起来,盛希平开车送周青岚回松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