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腾跃贸易公司(2 / 4)

就是你俩负责了,接下来我主要负责家电和木材这一块儿。

咱哥几个好好干,争取今年多分点儿钱回家过年。”

等着接完电话,盛希平把刘玉河找来,俩人商议事情。

吴毓丞那头还有工作,他也不能一个劲儿总请假。

所以在这边待俩月,吴毓丞就得回去上俩月班。

这趟回去之前,吴毓丞说了,他想要回去办停薪留职,然后过来专心跟着盛希平干。

公司现在倒是招了些办事员,但是能支应大局的就盛希平跟刘玉河,人手不够用。

盛希平原本寻思着,想让王建设陈维国等人过来帮把手,可马上就要冬运生产了,这些人都有工作。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盛希平的勇气,敢扔了铁饭碗不要,跑出来做生意。

再说,这种事得当面跟人家说,哪能在电话里讲?

所以盛希平就打算着,等过年的时候,他回家去,再跟陈维国等人商议商议。

刘玉江不一样,农业队一到冬天啥事儿没有,就是搁家里猫冬。

正好,让刘玉江带几个能干的过来,把倒腾苞米的事情交给他们,盛希平能腾出手来干别的。

挣钱的生意有的是,盛希平一个人能经营多少?有钱大家伙儿一起赚呗。

“嗯,差不多,这个时候应该栽完棒槌了。

那我打电话回去,跟我大哥说,让他抓紧时间来。”刘玉河算计着时间,家里头应该没啥活了。

这大半年跟着盛希平南来北往各种折腾,刘玉江成长也很快,苞米生意各处的门道,他都摸清了。

正好把大哥也叫来,有钱大家伙儿一起挣。

“行,那你就打电话吧,顺道给我师父师娘带个好儿啊。

就说我现在太忙了,一时半会儿的回不去,等着过年回家,再去看二老。”

这大半年来,盛希平来往于东北和深城之间,回松江河的次数都寥寥可数,更别提回林场了,哪有时间折腾这个啊?

“咱哥几个好好干,今年回家别的不说,彩电、洗衣机啥的保证都有,咱风风光光回家过年去。”

盛希平给倚靠在椅子上,笑呵呵的说道。“看情况,要是年底挣的多,咱也想办法弄几台车。”

刘玉河一听,美的不行,连连点头,“车我倒是不咋稀罕,来一台彩电就行。

这要是弄回去,整个儿大碱场不得全跑我们家看电视啊?”刘玉河一想到那场景,就忍不住咧着嘴乐。

对于他来说,带多少钱回家,都赶不上抱着一台彩电回去让人高兴。

要知道,屯子里现在连黑白电视都没有呢,他弄一台彩电回去,那就是独一份儿。

“瞧你那点儿追求吧,一台彩电你就满足了。”盛希平不由得也笑了起来,美好生活啊,谁不向往?

哥俩聊了一小会儿,电话又响起来,于是各自忙各自的去。

刘玉河费了不少劲,给大碱场那头打过去电话,跟刘玉江说了盛希平的意思。

刘玉江那边,其实心里早就长草了。

这大半年来,刘玉河虽然没回家几次,但每次回来都几万几万的给家里。要说刘玉江不眼馋,那是不可能的。

可他是大队书记,眼下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没落实到当地,依旧是生产队模式。

刘玉江要是也撂挑子不干了,队里这一摊子没人接手。

所以,尽管刘玉江这心里跟猫抓似的,也没好意思直接扔了工作南下。

正好参地的活刚干完,刘玉河的电话就来了,刘玉江一听,盛希平让他带人过去,当时高兴的不行。

“爸、妈,老二来电话了,说是希平让我带几个人过去帮忙,他们忙不开了。

你们看这事儿行么?”刘玉江回家,跟父母商议。

刘长德春天在首都住了将近俩月,一直到吴老身体完全康复,可以自行下地走动后,刘长德这才放心的回家来。

今年刘玉河在南方做生意,刘玉江忙着大队的事情,家里这一摊子,就得刘长德支应起来。

好在刘长德岁数还不算太大,身体也行,干点儿活啥的不成问题。

好不容易秋收结束,粮食都收拾好了,刘长德总算闲下来歇一歇。

听见大儿的话,刘长德寻思了好一会儿,这才开口。

“行啊,你想去就去吧,趁着年轻,出去闯荡闯荡,见见世面也好。

反正入了冬也没啥事儿,往常年也就是上山打个猎啥的,你去给希平帮忙,挣的还能多点儿。”

从刘玉河第一次回来,扔家里三万块钱的时候,刘长德就看出来,大儿子这心里长草了。

所以,此时刘长德也没拦着,去吧,谁还嫌钱多咋地?

家里七个小子呢,将来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不挣点儿咋整?

“家里你放心,有我和你爸在呢。孩子们都大了,也省心,你就放心出去闯,啥都不用管。”那边,秦秋燕也表示支持。

就这样,刘玉江下定决心南下。

他又在屯子里,找了三四个平日里跟他关系不错,年轻力壮脑袋瓜儿好使的小伙子,跟人家说了之后,都同意跟着他去闯荡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