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开春杀猪(2 / 4)

说着,盛希平找了个三角布兜子,把三个文具盒,还有铅笔橡皮、作业本等东西装起来。

另外又把他给刘长德、秦秋燕买的东西也装里面。“走吧,三叔送你们回家去。”

刘强、刘鹏一看,乐颠颠的跟着盛希平,一起回大碱场村了。

四月中旬,大田地还不能种呢,但是参地的活不少,砸柱脚、做棚、苫棚等,陆续就开始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没施行到这边,现在依旧是社员集体干活。刘玉江刘玉河每天领着社员上山,到挺晚才回家。

刘家就刘长德夫妻,还有俩儿媳妇,领着几个孩子在家里。

要说起来呢,刘家也是有意思,刘玉江刘玉河哥俩,一共有七个孩子,全是男孩,一个闺女都没有。

秦秋燕成天盼着孙女,每次儿媳妇一怀孕,她就天天念叨,要是个孙女就好了,可就是没如愿,生下来还是臭小子。

现如今也不让多生了,刘家俩媳妇都去做了结扎手术,秦秋燕盼了一辈子女娃娃,到头来还是没能如愿。

“师父,师娘,在家干啥呢?”刚进了刘家大门口,盛希平就大声喊道。

刘家现在还剩下五条狗,大青是前年进山打猎的时候,让猞猁给咬死了。

二青去年刚入冬时,被一头大棕熊给拍死了。

小黄也就是当初喂花花的那只母狗,前年开春的时候跟花豹配过一回,结果就生了一只狗。

这母狗也老了,当时大家都说,狗知道自己老了,所以生下一只狗崽留给主人。

去年冬天,猎棕熊的时候,小黄也受了重伤,到家后没救回来,死了。

所以刘家现在,就剩下小花、小灰、大龙、二虎,还有小黄生的那只独狗大胖。

几只狗对盛希平都很熟悉,听见盛希平的动静,掀了掀眼皮,谁都没起来,依旧趴在窝里。

刘家俩媳妇正在厨房忙着做饭呢,听见动静往外面看了眼,见是盛希平陪着刘强刘鹏进门,忙出来招呼。

“哎呀,是希平来了?快,进屋说话。爸、妈,希平来了。”

屋里刘长德和秦秋燕正哄孩子玩呢,刘玉江家老四刘新,七九年开春生的,虚岁三岁了,刘玉河家老三刘祥,七八年年底生的,虚岁四岁。

俩孩子其实就差三个来月,这时候正是满地跑,一会儿不得闲的时候。

为了不让孩子去厨房捣乱,刘长德和秦秋燕老两口,一人搂着一个,在炕上玩呢。

盛希平拎着东西进屋,跟刘家俩媳妇打了招呼,然后迈步进了东屋。“师父,师娘。”

“呦,希平啊,你不是去省城开会了么?啥时候回来的?”

前川和大碱场加起来就那么大点儿,盛希平去省城开会的事情,早就传遍了,大家伙儿都知道。

“今天下午刚回来,这不是给孩子们买了几个文具盒么?

我原本说是让强子和小鹏拿回来,俩孩子不敢,怕他爸揍他们,我就跟过来,正好看看师父和师娘。”

盛希平把手里的布兜子放到炕上,然后从里头掏出二斤枣红色、二斤藏青色的毛线来。

“这是给二老买的毛线,我瞅着这个色儿挺好的,这线也不错,挺柔软。得空了让大嫂给二老织两件毛衣穿。”

成人毛衣,一般是一斤七两毛线,二斤线余三两,留着以后拆洗倒换时添上。

毛衣穿时间长了会磨损,拆了重织的时候就少了,要是买的时候不留余头,将来找不到相同的颜色,就不好看了。

很多人穿的毛裤,都不是纯色的,经常是一截一个颜色。

那都是毛衣倒换好几回,实在是毛线凑不上了,就改织毛裤。

所以在农村,春秋时节经常能看到大老爷们儿穿着花花绿绿的毛裤,就是这个缘故。

“哎呀,你看看你,出门一趟还给我们带东西。这毛线不便宜呢,你花这份儿钱干啥?”

秦秋燕一看那毛线,就知道这是好东西,心里欢喜,嘴上少不得还要说盛希平几句,嫌他过日子大手大脚的。

盛希平不以为意的笑笑,“师娘,挣钱是干啥的?不就是孝敬老人的么?”

一边说,盛希平又把文具盒、铅笔、橡皮、作业本等都掏了出来,放在炕上。

“这些是给孩子的,让他们留着学习用。”

刚才掏毛线的时候,刘祥和刘新俩孩子没咋在乎,此时一看那文具盒,还有铅笔橡皮,俩孩子立时就瞪起眼睛来了。

三步并作两步,就来到了盛希平跟前儿,伸手就要去抓那些东西。

“哎呦我的天,这可不行啊,这是哥哥们学习用的,你要是给弄坏了,当心那你爸回来揍你们。”

刘长德和秦秋燕一声惊呼,忙伸手把俩孩子重新捞回怀里来。

俩孩子顿时就不乐意了,小的那个扯着嗓子就要嚎。

秦秋燕一看,拉下脸来,抬手去拍炕席,“我看谁不听话?不听话我就揍他。”

老太太把炕席拍的啪啪响,却一下也没落在孙子身上。

不过这么一来,孩子倒是吓唬住了,刘新眼中噙着泪,瘪着小嘴看奶奶,不敢再哭了。

“老大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