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肥獾子(2 / 3)

他们进林子也不知道去了哪儿,还是回家等着吧。

就这样,盛希平在集体户坐了会儿,跟郭永平等人聊了一阵子,才离开回家。

中午的时候,盛希安背着一大背筐的松塔回来,盛希平这才知道,弟弟跟王建设等人一起,去林子里打松塔了。

下午,盛希平也跟着一起进山,正好见到了王建设陈维国他们。

几个人凑到一处,盛希平把卖熊胆的钱分给大家,然后众人分工,上树的上树,底下的人捡塔背塔。

今年松子不如去年厚,他们得抓点儿紧,争取早点儿把林场附近的松塔都打完,等秋收过后,再往远处去。

秋天这一季松子要是弄好了,也能挣个百八十块钱,谁都不想错过。

山参和熊胆都卖了,家里那个黑瞎子胆还没干,暂时盛希平没啥心思,就留在知青队。

跟大家伙一起,晚上看青巡逻,白天去林子里打松籽、捡核桃,再不然就是捡萫子、捡蘑菇。

反正守着大林子,秋天物产最丰富的时节,只要人不懒,这一秋天总能划拉回来好多东西。

九月末十月初,地里的庄稼都长好了,正是往回收获的季节。

农业社一般会在这个时候,给学校放农忙假,孩子们都回家来帮着家里干活,抓紧时间收割。

前川林场也有家属队、农业点儿,到这个时候肯定是秋收生产第一位。

再加上,学校每年都得让孩子们上交萫子,今年的任务是每个人五十斤。

那肯定要给孩子们放假,不然他们哪里有时间去捡萫子?

从九月二十五号开始,前川中小学也放假了。

周青岚总算可以休息几天,跟张淑珍俩人一起,给还没出世的小娃做衣裳、包被,扯尿褯子等等。

提前准备好了,免得孩子生下来手忙脚乱。

盛希平带着知青队的人,跟林场家属队一起,则是全力抢秋收。

先把苞米、豆子这些收回去,接着是白菜、萝卜,最后是土豆地瓜。

白天收地,晚上看青,十来天的时间,把这些知青也都熬的一个个眼圈儿发黑。

好在林场的地少,跟农业队没法比,忙活十天半月的,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众人总算可以松口气。

“希平啊,大晚上的你不搁家好好歇着,咋又要出去啊?”

这天吃过晚饭,盛希平却打了绑腿,背上兜子,那一身装束不用说,这是要去打猎。

张淑珍就觉得奇怪,大儿子这是要干啥去?忙活这些天累的够呛,咋还不消停儿的各家歇着呢?

“哦,妈,我打算跟老二带着咱家的狗,还有小花花,我们一起去后大地转转。

最近后大地又来了几只獾子,正好咱家獾子油没有了,我寻思着去抓几只回来,咱焅点儿獾子油,冬天好用。”

盛希平一边解释着,一边伸手从墙上摘下枪。

前几天就发现后大地有獾子的踪迹,不过苞米豆子已经收割完,獾子进地顶多就是捡点豆粒、瞎苞米、小土豆啥的吃。

盛希平也没惜的管,秋收要紧。

如今后大地的庄稼和菜都收获完,地里只剩下一垛一垛的苞米秸子,狗子在地里能跑的开了。

盛希平就打算带着狗子们出去溜达溜达,撒撒欢儿,顺道抓几只獾子回来,焅点儿油用。

再一个,小花花如今也快四个月了,得让它跟着去见见阵仗,学着捕猎小型动物。

学本领要从小开始,不然这小家伙成天要吃肉。

眼下还好说,盛希平在家,隔三差五的能去打猎,等过一阵大雪封地,盛希平得去山上伐木了,谁打猎喂那小老虎啊?那不就得它自己想办法么?

“哦,那你们哥俩带着手电,多注意点儿。”张淑珍一听,不再追问,只嘱咐盛希平哥俩,出去小心点儿。

盛希平背上枪,招呼了花花一声儿,“花花,走了,打猎去。”

也不知道那花花能不能听懂话,反正小家伙一听盛希平吆喝,立刻就从大花筐里出来。

伸了个大懒腰,再抖抖毛,迈着方步就跟在盛希平身后往外走。

盛希平和盛希安俩人从屋里出来,解开了院子里几条狗的绳子,“走。”

狗子们一听,就知道是要去打猎,顿时兴奋起来,一个个连蹦带跳的,这其中,蹦最欢的是小黄。

小黄的俩孩子已经两个月了,前些天狗崽断了奶,小黄就挪到了院子里。

主要是花花现在还没断奶,一天总得吃几顿,其余时间添肉食,所以小黄就没送回去。

花花吃肉又喝奶,身子壮实的很,一天天也不老实,想吃奶了就出去找小黄,顺道跟二郎神它们玩一会儿。

睡觉的时候还在大花筐,跟小黄的那两个孩子一起,从小一起长大的两只狗崽一只虎崽,谁也不怕谁。

花花心血来潮,就欺负一下俩狗崽,俩狗崽气急眼了,也能朝着花花汪叽两声。

原本,刘长德说是这两只狗崽一家一只,可盛家已经养这么久了,刘长德也不好再说要回去。

幸亏二郎神那时候配了好几只母狗,大碱场那头有两户人家的母狗下了崽子,答应给盛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