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1章 你不喜欢,朕也不喜欢(2 / 2)

有全面的掌握,彭王还差的不少。”

李显沉默了下来,细细想来,如果真的拿李绚和窦玄德,崔知悌,欧阳通他们那些人相比,李绚的确颇有不足。

“不过彭王的动作很快,行动力很强。”李治抬头看向蕃州方向,轻声说道:“故而,加上他在军战,财赋和水工之道上的优点,做个几年的逻些道安抚使,还是足够的,过上几年再调回朝中。”

“儿臣知道,做国子祭酒。”李显点点头,说道:“儿臣和王叔提起过一次,五年之后,他调回朝中做两任国子祭酒,为儿臣多培养一些寒门英才。”

“方向是对的。”李治赞赏的点点头,从皇帝的角度来看,寒门子弟,永远是皇帝最好利用的棋子。

“但是。”李治看向李显,说道:“十年,不,九年左右,西突厥就又该乱了。

到那个时候,升彭王做工部尚书,然后检校西域道安抚使,行军总管,然后去西域待上十年,十年平定之后,回朝任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做十年之后,便检校太子太傅,去做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吧。”

“王叔做太子太傅?”李显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但又不敢乱想。

李治没好气的白了李显一眼,说道:“你不会以为三十年之后,父皇还活着吧,他这个太子太傅,当然是你儿子的太傅,让他像如今教导你一样,教导皇太孙。”

李显有些尴尬的笑了笑,然后抬起头,坚定的看向李治说道:“父皇说的哪里话,父皇必定长命百岁,千秋万年。”

李治笑笑,抬起头,摸了摸李显的额头,轻声叹息:“你倒是有些像朕……至于彭王,朕倒是希望他能做你的英国公,你的卫国公,最差也是前隋年间的张须陀,彭王最大的优点,便是没有野心。”

李显赞同的点头,脑海中却在深刻记忆,皇帝对李绚一辈子的使用方略。

如此,群臣相得,也必然是一件佳话。

“有他在外,朝中诸事就算纷乱,也能安定,你明白吗?”李治突然转移了话题。

“儿臣明白。”李显点点头,看向李治,说道:“有王叔在外,朝中宰相哪怕是强势一些也能接受。”

“呵呵!”皇帝笑了起来,点点头:“看样子,这一切,他和你说的很清楚。”

“是!”李显平静的点头,说道:“儿臣这一年监国,诸相之中,裴相性格最是强硬,便是左相也有些压他不住……不过也不是一件坏事,很多事,裴相都能果决的作出决断。”

“裴炎在内,彭王之外,两人你都不要动,如此朝局稳定,等上几年,你足够成熟了,再将一切权利拿回来,彭王也正好调回朝中。”李治一句话,让李显立刻将之前李治说的,四年之后,将李绚调回来任国子祭酒的事情。

李显缓缓的点头,随即,他仿佛意识到了什么似的,难以置信的抬头,看向皇帝。

李治平静的摇头,说道:“你不用惊讶,朕的事情,朕比你了解,夏天的时候,还能多参与几次朝会,到了冬天,很多事情就都做不了了,谁知道哪一年就熬不过去了。

所以日后这些年,冬日时,若在长安,便是你母后主政,你在旁边看着,若是朕和你母后东巡,便是你监国,朕和你母后为你把最后一关……咳咳!”

“父皇!”李显心头突然感到莫名的悲戚,整个人沉沉的低下头。

李治摆摆手,说道:“放心,就是为了你,父皇也会多撑几年的……对了,你既然到了长安,就去看看太平。”

“是。”李显赶紧点头,他原本也打算之后去的。

“带上四郎,四郎这几个月在嵩山做的还是不错的,过上几年,父皇会将他调任荆州,在荆州大都督做上两任之后,你便将他调往蕃州,那时候应该是黑齿常之两任结束之时。”

李治看向李显,说道:“到那个时候,便让他在蕃州待着吧,若是他有闲功夫,便往南走走,将天竺拿下来。”

“父皇!”李显眼角嘴角都颤抖了起来,他有种皇帝在向他交代后事的感觉。

“还有。”李治转身,从身后拿出一封圣旨,递给李显,平静的说道:“这是给太平的,也是对朕的外孙的赏赐……太平生产之日,朕和你母后就都不过去了,让太子妃和相王妃帮着看着,也可以叫上彭王和彭王妃。”

“是!”李显点头,接过圣旨。

“好了,差不多了,你去吧。”李治摆摆手。

李显有些不情愿,但还是跪倒拜身道:“儿臣告退。”

等到李显再度抬起头的时候,厚重的帷帐已经再度放下。

轻叹一声,李显终于无奈的站了起来,然后转身,朝着殿外走去。

……

帷帐之后,皇帝早已经躺在了床上,面色苍白的可怕,全身发抖,全身出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一旁的王福来,咬着牙,拿着绢布,小心的帮皇帝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