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3章 和帝后暗斗心思(2 / 2)

他这一篇文章,出自苏轼秦始皇帝论。

不过里面虽然重视工具器物之用,但对礼法更为重视,甚至将工具当成了人心懒惰奸猾的缘由,将其与礼法相对。

这种在李绚看来有些荒谬的说法,竟然出自苏东坡之手,也让他无比诧异。

但想想那是北宋,李绚也就什么好说了。

……

李绚刚刚坐下,就见刘瑾瑜担着担忧的目光示意他看向御榻之上。

那里,霞儿还靠在皇帝身边。

李绚神色平静,微微摇头,略做安慰之后,目光看向上方。

这个时候,皇帝再度开口。

“明年,还有封禅之事。”李治看向殿中诸王,道:“明年年底,诸王都要回京,参与封禅大典,届时诸王都各有封赏。”

“臣等领旨,多谢陛下。”诸王同时躬身。

李治摆摆手,然后看向李显,说道:“明年诸事,太子多分担一些,朕东巡之后,你要留下来监国,一直到冬日,诸般事务,不可出差错。”

“儿臣领旨。”李显肃然拱手。

“好了,继续吧。”李治摆摆手,歌舞再起。

……

夜幕之下,刘瑾瑜抱着霞儿走出丹凤门,整个人这才松了口气。

刚才在宫中的时候,皇帝一直抱着霞儿不放,一直到宴席散去,才放霞儿回来。

刘瑾瑜回头,看向李绚,就见李绚正在和郑王李敬说着什么,这个时候,也恰好说完,李敬欣喜着拱手离开。

劉瑾瑜没在意李绚和李敬说什么,看到李绚走到跟前,刘瑾瑜才低声说道:“夫君,刚才……”

李绚摆摆手,笑着说道:“这说明霞儿的确有福,上车吧。”

刘瑾瑜眼睛一跳,看向四周的宫墙,心里一紧,但随即就放松下来。

进入马车之内,李绚将霞儿抱在怀里,任由马车缓缓前行,许久之后,他才低声对着刘瑾瑜说道:“今日一行,可见陛下还是智慧俱在的,再怎样,一时都不会有事。”

“嗯!”刘瑾瑜松了口气,说道:“刚才夫君让陛下吃的那些乳糖?”

“不可多吃,偶尔开胃,但若能长久喝牛乳,或许在关键时刻能有一救。”李绚握住刘瑾瑜的手,说道:“霞儿之事,如今最需要警惕的不是别人,而是天后。”

刘瑾瑜开口想要说什么,但终究还是没能开口。

李绚摇摇头,说道:“夫妻一体,没有区别的,霞儿既然有福,那么陛下不会胡来,天后亦不会胡来。”

“嗯!”刘瑾瑜轻轻点头,自从看透所谓延命丹药的真相之后,他们对开炉取丹便再没有更多的担心,至于其他的,更深沉的算计,已经与霞儿无关。

“嵩山的事情,其他人为夫倒是不在乎,为夫想知道的,是武承嗣最后的结果怎样?”李绚轻叹一声,摇摇头。

如果武承嗣真的做了皇帝的大药,那么李绚也不在意,但若是武承嗣玩弄了手脚,最后却活了下来。

那么皇帝知道之后,他的表情一定会很值得玩味。

尤其如果有人是在皇帝走到最后一刻之前告诉他这个消息,皇帝恐怕会发疯。

至于之后究竟会发生什么,李绚就不知道了,但无论最后的结果怎样,对李绚来讲都不是一件坏事。

“其实到了现在,为夫真正担心的,反倒是你和母妃。”李绚低声说道:“小心一些,史上杀母夺子的事情并不少见。”

刘瑾瑜惊讶的抬头看向李绚。

看到李绚脸色的郑重,她才咬牙点头。

今夜看皇帝的模样,是真的恨不得时刻将霞儿拉在身边。

但皇帝还好,皇帝一声令下,让霞儿陪伴在侧,也不算什么,但麻烦的是武后,若是武后想要将霞儿彻底的夺过去,那么刘瑾瑜和欧阳氏就会成为障碍。

刘瑾瑜靠近李绚的怀里,轻声说道:“若是有办法,还是得将霞儿送出长安,否则,你我将永无宁日。”

李治和武后之后,还有李显和韦氏。

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就会相信什么。

这种命理之说,平时的时候,倒也罢了,没多少人信,但是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谁知道别人会怎么想。

是啊,是得想办法彻底解决这件事。

“对了,夫君,你刚才和郑王在说什么?”刘瑾瑜突然想起了什么,抬起头看向李绚。

李绚笑笑,道:“吏部前两日拟定了空缺诸州的刺史人选,郑王是其中之一。”

“他总算是如愿了。”刘瑾瑜苦笑着摇摇头,郑王没什么能力,却还总盯着刺史职位,叹了口气,刘瑾瑜问道:“郑王去哪里?”

“鄂州,郑王任鄂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