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6章 从侍御史到宰相(2 / 3)

池都动荡不已,不谐之处……”

李绚微微抬手,一推,众人便已经反应了过来。

“这是烧山之法。”狄仁杰异常敏锐,随即难以置信的看向李绚,说道:“这世上,恐怕没人会想到能将这种方法放大的三个月时间,慢慢熬炼人心。”

李绚微微点头,仿佛事实的确如此一样。

探究李绚破城的奥秘,恐怕是现在整个长安,无数有心人都在做的事情。

包括狄仁杰,也包括武承嗣。

李绚向朝廷的奏本只是说了过程,但是里面手段的轻重却直接抹掉。

如今狄仁杰探问,恐怕不少人也在暗中关心。

而李绚也早就准备好了种种回答,便是如今的这些了。

如果有人拿这一套去试,烧石头可以,但烧一座城,这种消耗,除了国家,谁也撑不住。

更别说还涉及到了投石车这种重器,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如果真的有人花费巨大的代价去做什么无聊的事情,李绚也并不在意,他有各种巧合因素可以解释。

最重要的,是皇帝。

皇帝没有多久了。

……

“所以说,到了如今,王爷的确是军中数一数二的帅才了。”何以求转身看向了来遂。

“不敢,不敢。”李绚赶紧打断何以求,说道:“平阳郡公,绛国公,平原郡公,燕国公,还有北平郡王,梁郡公,霍王,哪怕浮阳郡公,也都一样丝毫不差。”

“但又有谁能够以一己之力,灭掉吐蕃呢?”来遂一句话,桌上所有人全部看向李绚。

“绛国公起码可以,平阳郡公也行,平原郡公和燕国公……”

“那他们为什么一直没有呢?”来遂侧头看向李绚,看到李绚一时愕然,来遂随即摇头,说道:“无非高原障,上了年纪的人,根本上了高原。”

来遂一句话指出了这一阵当中最核心的要点。

要是没有李绚解决高原障的问题,那么大唐也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稳定的士卒杀上高原。

甚至或许在上元和仪凤年间的高原之战,他们就彻底的败了,甚至都没有收回伏俟城的机会。

“天时,地利,人和。”李绚轻叹一声,心中莫名涌起一丝伤感,随即转瞬就将这丝伤感扼杀,然后看向来遂说道:“所以,这便是兵部所得出来的结论吗?”

“嗯!”来遂点头,说道:“尚书大人要求兵部对这几年和吐蕃的战事做个总结,众人讨论之后,得出结果,然后上呈陛下……看的出来,王爷似乎并不知情。”

“知情?”李绚顿时满脸苦笑起来,不由得摇头。

欧阳通是什么性情,李绚是最清楚不过了,这种事情,他怎么可能对他说什么。

不过李绚的心底也闪过一丝庆幸,有了兵部做的结论,其他人也不会再想什么。

这对他来讲,是一件好事。

毕竟这里面的杀手锏,他还要用。

长安是比逻些还要高耸坚固无数的城池,想要攻破这里,那可不是简单的使用攻城的手段能够解决的。

……

“对了。”狄仁杰抬头看向李绚,问道:“王爷既然已经开府,府中长史之职,由何人所任?”

李绚脸上带出来一丝迟疑,说道:“按照朝廷规制,府中官职,除了长史,本王都可自行任命,所以昨日,便已经将奏章上呈宗正寺,今日正好公布,可奇怪的是,今日竟然宗正卿没有提及此事。”

“会不会是陛下还没有决定?”狄仁杰目光担忧的看向李绚。

前几年,李绚没有嗣彭王,也就没有开府,所以府中诸事都是他自己做主。

如今他开府,虽然府中官职朝廷认可,同时也承当俸禄,但也同时插手了进来。

其中便以任命长史为主,一个长史便可以掌控王府当中的一切。

大唐从不缺乏,告发王族谋反的长史。

当年齐王李祐谋逆,便是被齐王长史权万纪告发,而权万纪也被李祐泄愤分尸。

之后李祐起兵,但却被自己的兵曹参军发动兵变,直接生擒。

还有蒋王李恽,他是被录事参军张君彻诬告谋反,但最后是李恽恐惧自杀而亡,张君彻诬告被斩。

“早些年,绚以为王府长史将由张公兼任,毕竟张公从昌州都督府长史,到蕃州都护府长史,治理严格,兼任王府长史理所当然,但今日未有结果,想来是有变数了。”

李绚微微摇头,如今他做了右卫大将军,朝中对他的监控恐怕会更加严格,如何还会让李贤的太子左庶子做彭王府长史。

“若不是张公,那会是何人?”狄仁杰有些谨慎的低问。

“不知道,此事是陛下乾纲独断,其他人怕是难以插手。”李绚摆摆手,说道:“此事便算了,等结果便是。对了,元之,叔父何时去潘州上任,要回京吗?”

李谨行调任昌州都督,昌州刺史,他的一班子人自然要充斥昌州上下。

李绚能调走的人都调走了,至于姚懿,皇帝果然调他任潘州刺史。

“要回京面圣的,应该在半月之后。”姚懿点头确定。

“也好,本王那时应该也要回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