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4章 阳谋,离间北门学士(2 / 2)

旦身死,还会导致国家破灭。

郑伯克段于鄢。

弟不弟,兄不兄,母不母。

论语第一篇,有朋自远方来。

朋因何而来,有求无求,无求当喜,有求,自然也当喜。

“今日我们学《老子》首句,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李绚拿出来《老子》,放在桌案上。

李显一脸茫然的看向李绚,他不明白,《老子》首句,有什么好学的。

李绚站在一旁,平静的说道:“殿下可知,在汉恒帝之后,《老子》首句被改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是!”李显认真拱手。

李绚继续开口,问道:“因何而改?”

“避恒帝讳。”李显答得非常认真。

“嗯!”李绚将一整本《道德经》放在李显的面前,然后说道:“那么请殿下将这本《老子》中所有避讳的词字全部都改过来,然后重新再读《老子》。”

李显眼睛一亮,随即拱手道:“喏!”

桌案上摆放的这一本道德经,都是秦汉以来,因避讳改过的新书,甚至还包括本朝高祖,太宗,和李治三人的避讳。

不到半个时辰,李显已经全部改完。

再看《老子》,他虽然之前就已经看过改后的版本,但如此不同的味道,还是头一次感觉。

李显抬起头看向李绚,神色已经清明许多。

李绚点点头,然后说道:“这便是今日的第一课,《老子》自秦汉以来,改过二三十字,放在整本经典当中,字数更是不少。如今仅是到本朝以前,殿下试想,在千百年后,避讳更多,后世还能看到《老子》原貌吗?”

李显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他已经隐隐猜到了李绚想说什么。

“《老子》如此,那么《春秋》,《史记》,《论语》,我等如今看到了,是真的《春秋》,《史记》,《论语》的原貌吗,换而言之,千百年之后,后世再看《春秋》,《史记》,《论语》,又能看到什么?”李绚一句话,如同黄钟大吕般敲醒了李显。

李显抬头,满脸震惊。

“殿下好好想想,哪里,什么书,是殿下看过的,总觉得不对劲的地方,然后反推正本,先贤的真意,就会出现在眼前。”李绚的目光落在了一侧桌案上的诸多典籍之上。

“避讳,遗失,被人刻意涂改,林林种种,世界的真相被掩盖,想要重新发现真相,就要靠自己亲手去挖掘。”李绚一只手按在了桌案上,侧畔帷幕之后,一名太子舍人正在快速的记着李绚说的每一句话。

“三郎受教了。”李显站了起来,对着李绚认真拱手,神色肃然。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响起,一名内侍出现在门口。

“何事?”李显有些不悦的看了过去。

内侍立刻拱手:“太子妃身体不安,请南昌王过去看看。”

“御医呢?”李显眉头顿时紧了起来。

韦氏身体不安,应该是去直接找御医,怎么找到这里来了。

李绚笑笑,说道:“好了,或许如果是臣的话,更容易被太子妃殿下信服,走吧,殿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好!”李显站了起来,目光看向前方。

虽然距离之前不过过去片刻时间,但李显行走之间却稳了很多。

……

东宫后殿,李绚伸手按在韦氏脉门之上,眼睛微闭。

片刻之后,李绚才松了一口气,然后转头,温和的看向李显,说道:“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最近补的很好,有些活泼了。”

李显转头看向侧畔,说道:“日后食量减轻……两成。”

“喏!”身后的内侍躬身应命。

韦氏有些诧异的抬头,看向李显。

李显以前没怎么果断的。

韦氏眼睛一闪,就将这件事情抛之脑后,她看向李绚问道:“王叔,听说,王叔要和太子在周国公生辰之日登门拜访?”

“是!”李绚眉头微簇,但瞬间就放开,然后认真的解释道:“周国公毕竟天后内侄,殿下表兄,为免重蹈覆辙,还是接触一下的好。”

韦氏顿时了然,李贤被废,与武后的关系紧张是重要原因。

如今他们接近武承嗣,也是缓和关系。

“如此便好。”韦氏有些感慨的笑笑,随后说道:“本宫接触东宫时间不长,东宫内库不丰,所以生辰之礼,从英王府拿了不少,还望周国公到时不要嫌弃。”

“殿下动了自己私房?”李绚眉头紧皱,转身看向李显,问道:“殿下,东宫自孝敬皇帝,到二郎,都有不少产业,东宫一直继承,怎么会突然没有了,是内府拿走了吗?”

“此事倒是不知。”李显摇摇头,脸色阴沉。

“看样子,得查查了。”李绚的目光轻轻掠过,韦氏的眼中闪过一丝得意。

苏味道(648年-705年),赵州栾城人。

宋朝“三苏”的先祖,中国唐代诗人、官员。

少有文名,与同乡李峤并称“苏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