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彼此算计,凶狠计策(2 / 2)

一场大战下来,我军损失也不在少数,更别说之后,还要再度拿下乌海,固守乌海,需要的就更多了。”

李绚忍不住抿了抿嘴唇,都五成的胜率了,还要怎样。

“你去想,本宫要你想要一个能够更加妥善的方略了,眼前这个方略,还差一点,你再想想,还有什么好办法。”武后死死的盯着李绚。

李绚低头,摸了摸额头,最后抬头看向武后说道:“那么唯一能有变化的,便是伏俟城了,让伏俟城不要那么快陷落,可是慕容氏不会允许我朝插手伏俟城之事的。”

武后立刻转头看向李治,说道:“陛下,可行,若是慕容氏能在伏俟城多抵抗一些,即便是最后伏俟城陷落,只要各路大军能够及时赶到,便可行。”

“那么该如何做呢。”李治笑了,转头看向李绚:“南昌王,你该好好的想想办法了。”

“啊……”李绚抬头,满脸愕然。

……

看着李绚离开紫宸殿,李治微微摇头,轻声说道:“左相说的没错,不能太放他出外,胆子太大了。”

“但也不能让他留在朝中,胆子那么大,更容易出事。”武后抬眼看向李治,眼神的惊讶依旧未消。

仅仅在只言片语之间,就已经将整个青海兵力,还有论钦陵十几万兵算计其中。

即便是兵部,到现在还没有具体的方略。

兵部当然没有具体方略,大军主帅还没有定,兵部那些人能拿出什么来。

李绚现在说的这些,就是刘仁轨说过的,兵部侍郎做的事。

“既然容易出事,那就让他去祸害论钦陵好了,朕倒要看看,他怎么应付朕的这位南昌王。”李治忍不住笑了起来。

今日,他总算对乌海一战有了清晰的认知。

薛仁贵和刘审礼虽都有战策,但薛仁贵之策,看起来多是进取之道,但实际却是走一步看一步。

吐蕃高原太过陌生,即便是大军之中,也少有抵达。

薛仁贵当年,也不过南出乌海五十里而已,更南的地方,他还没有去过。

可即便是那里,也才不过是吐蕃边缘。

再往前,就是吐蕃国内。

气候,地形,人文,处处陌生。

大军前行太过艰难。

所以,刘审礼干脆就守住乌海不进,一意往后拖,岂不知道这样正中论钦陵下怀。

大唐想要在乌海固守,哪是那么容易的。

其他时候好说,但一到秋粮收获之前,即便是朝中再用心,粮草也会有一时短缺。

可偏偏论钦陵绝对看到了那个要害。

真到了那个时候,局面崩坏,大非川之败,又要重演。

……

“先将今日这些,整理成册,转交兵部议论再说,今日他这番话,听起来处处妥当,但若是交到兵部手里,必然处处都是破绽。”

李治看了眼桌案上的奏章,神色凝重的说道:“这是最下之策,以此为基,补充推演,应能有更上策。”

李绚自己尽管能想到的已经有不少,但大唐所拥有的,绝对超乎他的想象,

一步步补充下去,绝对能形成一个崭新的完善军略。

“哪怕是再上策,吐谷浑已经是隐患。”武后看向李治,说道:“慕容氏根本无法指望,到现在,他们依旧未曾认识到自身危机所在,如何能用?”

李绚从一开始就瞧不上慕容诺曷钵一家,如今这种态度已经传染到了武后身上。

“那就调一个人过去。”李治抬头,说道:“右武卫将军麹崇裕如何?”

“慕容诺曷钵的女婿。”武后微微皱了皱眉。

右武卫将军麹崇裕娶了慕容诺曷钵的长女慕容仪。

麹崇裕,天山公麴智湛之子,初为冀州参军,右武卫中郎将,到如今右武卫将军。

为人平善,好读经书。

幽州突厥靺鞨动乱,麹崇裕以功升为右武卫将军。

“不够。”武后微微摇头,说道:“麹崇裕虽然有资格插手伏俟城之事,但他能插手的地方很少,除非有人在背后给他撑腰。”

“南昌王。”李治和武后同时念出了李绚的名字。

“大唐不能插手吐谷浑之事,尤其是吐谷浑复国之后。”李治点头,轻声道:“所以,南昌王只能用自己的名义。”

“还不够,必须要让他支持麹崇裕,全力支持。”武后抬起头,目光闪烁间,意思已经透露了出去。

“麹崇裕倒是有一女,年芳十五,只是,这一女已经和韩州刺史权万纪之孙订婚。”李治眉头不由一皱。

“权万纪贞观十七年已经病故,其孙在地方多有不逊,埋怨当年其祖身故之事。”武后顺手已经将一本奏章递上。

权万纪,任韩州刺史,辅导吴王李恪和齐王李佑,担任王府长史。

贞观十七年,权万纪举报齐王李佑谋反,惨遭射杀和肢解,追赠齐州都督、武都郡公。

权万纪之子,咸亨三年,以尚乘奉御病故,其孙权楚璧,任陈仓尉。

李治眼神冷冽,轻声道:“他若有能,何至于此,处置了吧。”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