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亲母子?(2 / 3)

家才是母子,我们终究是外人。”

明崇俨忍不住的侧过头,不忍去看元万顷,他低声说道:“可惜了刘希美了。”

刘祎之被斩首,这对整个北门学士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如今再加上皇长孙出世,北门学士的这些人,虽然都是世间最顶级聪明人之一,但依旧心中惴惴。

不然的话,他们也不会因为一个皇长孙而观望。

连锁反应之下,一系列事情变化,对北门学士的影响极大。

明崇俨低着头,轻声说道:“我还是不甘,刘希美真的就那么白死了吗?”

元万顷神色平静的看了明崇俨一眼,他知道,明崇俨并不是真的惋惜刘希美之死,他是忍受不了,未来权利从他的手上一点点的剥夺,最后落入到了他人的手中。

明崇俨虽然在朝野颇有道名,但实际上,有哪家真正的道士,会如此积极的参与到朝政之中。

“相王终究年纪太轻,若是早上两年就好了。”元万顷长出一口气,说道:“天后对太子虽有不满,但说到底,他们是母子,他们是亲母子,谁都动摇不了的。”

元万顷轻声低头,然而,就在这一瞬间,他看到明崇俨突然猛的抬头,死死的盯着自己。

元万顷微微一愣,看向明崇俨诧异的问道:“怎么了?”

“没什么,只是想起一些往事罢了。”明崇俨微微侧头,他不想让元万顷看到自己翘起的嘴角。

亲母子,呵,好一个亲母子。

真是亲母子,呵呵!

收拾心情,明崇俨神色振奋的看向元万顷说道:“往事已矣,如今最重要的,还是让相王努力,早下诞下嫡子,如此才能够平衡太子。”

“话是没错。”元万顷有些古怪的看向明崇俨,说道:“真人,子嗣不难,但嫡子不易,你可要劝说相王啊!”

明崇俨顿时脸色有些微微不好意思,随即,他就转移话题说道:“其他诸事倒了罢了,但如今朝中,最重要的,还是西线主帅之事。”

刘仁轨已经还朝,西线战事最晚不超过三个月就会开始,在此之前,必须要确定大军主帅。

如今摆在众人眼前的,只有平阳郡公薛仁贵和彭城郡公刘审礼两个人。

“陛下本就倾向于彭城郡公,如今皇长孙出世,陛下更加不会更改了。”元万顷微微摇头。

刘审礼本就是太子的亲信。

如果这一战能够大获全胜,那么刘审礼凭军功入阁,是谁也无法阻拦的。

元万顷继续开口,说道:“还有便是南昌王的那本奏章,对陛下,对天后的影响极大。”

“是啊,平阳郡公太过激进,而彭城郡公也要更加稳妥一些,而且,他还是工部尚书。”明崇俨忍不住的按了按眉心,十分烦恼。

薛仁贵写的军策虽然已经极尽收敛了,但依旧不改进取本色。

他主张在第一仗就死死的咬住吐蕃人,如果有机会,从苦海开始,一直到乌海,只要咬住了,哪怕深入吐蕃境内也在所不惜。

本性太难改。

相对而言,刘审礼就要平和许多,同样主张苦海一战,就尽可能获得最大成果,但是之后,他却是采纳了李绚的建议,在苦海建立营寨,大营寨。

然后在山道上建立稳定的粮道运输体系。

作为工部尚书,将作大匠,刘审礼最知道该如何调用工匠,来打造这个体系了。

皇帝本就很青睐,再加上李绚递交的奏章和刘审礼极为的亲近,皇帝选择刘审礼也是再正常不多的事情。

……

“不能让彭城郡公任大军主帅。”明崇俨严肃的摇摇头。

“除非你能够让平阳郡公,改变作战之法。”元万顷摇头,说道:“你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明崇俨略做沉吟,说道:“那就先拖一拖。”

“拖?”元万顷诧异的看向明崇俨,说道:“三日之后,大军主帅人选,就会在常朝公布,如何拖延?”

“平阳郡公是变不了的,但不是不能通过其他方法。”明崇俨抬头,看向元万顷说道:“如今重要的大军主帅之职,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都要过一遍,若是这中间哪个环节停了下来,那么自然就拖了下来。”

“真人,慎言。”元万顷猛地转头,皱着眉头看着明崇俨说道:“伱我终究是大唐臣子,即便是如今和太子立场对立,但哪怕他日太子即位,也应当知道平衡之重,以我等能力,仕途虽然坎坷,但终究有望宰辅,不至于现在就走入死路。”

明崇俨摆摆手,笑着说道:“万顷兄想多了,贫道只是用点小手段,拖一拖,不至于走风险。”

“如此最好。”元万顷深深的看了明崇俨一眼。.

他的心中莫名的有些不安,以他对明崇俨的了解,这家伙,怕是已经有了想法。

“其他诸事可以放一放,但若是三日之内,平阳郡公能够改变想法,天后那里,还是会鼎力支持的。”明崇俨顺口就将话题岔了开去。

元万顷点点头,说道:“我想想办法吧。”

“如此就拜托了。”明崇俨直接站了起来,拱手道:“时间不早,晨起还有大朝,世隐就先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