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战术调整!(2 / 3)

库里和汤普森,面对杜兰特的话,身高差距确实有点大,但考特尼-李的防守意识和防守根基,也勉强能顶一顶杜兰特。

而格伦-罗宾逊则是专门吃防守这碗饭的,从一号位的库里,可以防到四号位的格林,应该问题不大。

詹姆斯-约翰逊同样是防守类型的悍将,锋线的身材,同样可以防守多个位置,甚至能顶一下麦基。

兰德尔的话,能对付三号位的杜兰特,也能应付格林,对上麦基的话,除了身高劣势,吨位劣势,其他方面也还好。

只要不让麦基接近篮筐,那就是防守成功了。

而他们身高都在196cm以上,并没有太矮太小个的球员,当然也没有超过210cm的,兼顾了速度和高度,占据球场空间也足够大。

所以。

他们这套阵容确实很适合无限换防。

或者更准确的说,迈克-布朗就是奔着无限换防去的。

第一回合,这个防守战术就起到了作用。

库里与麦基挡拆,想要做个配合,但湖人根本就不给你延误的机会,直接换防了。

兰德尔对上库里,麦基顺下则被詹姆斯-约翰逊从侧截流,考特尼-李则拉过去跟格林。

如此。

整个防守对位虽然乱了,但都没有失位,库里和麦基挡拆配合也就此宣告失败。

最后还是库里硬上,利用个人能力强行上篮得手了。

而湖人的进攻战术基本上都由薛连城发起,但上一场勇士采用了突破就夹击,无限身体对抗策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这一场比赛,自然要延续这种防守策略。

不过湖人这边也有准备,直接让考特尼-李持球推进。

考特尼-李虽然视野不怎么样,持球进攻的能力也很一般,但拿球过半场还是没有问题的。

而薛连城就这么无球跑过半场。

无球的情况下,你怎么保持身体对抗?

这就是迈克-布朗应对的办法。

但这里有一个非常巨大的问题。

薛连城打无球,那谁来组织进攻?

考特尼-李攻防都算均衡,但持球进攻能力真心一般,组织发起进攻那更是勉强,显然不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小前锋位置的格伦-罗宾逊那更不用说了,纯粹的防守悍将,你让他空切冲击篮筐或者投投三分球还行,你让他持球组织?

这真的是难为人了。

其实湖人队中还是有第二持球点的,比如说克拉克森。

克拉克森自主进攻能力完全没问题,可能组织差点,但作为第二持球点,也勉强够用了。

但克拉克森实在是太小个,而且还很瘦,体重严重不达标,并不合适无限换防。

乔-约翰逊倒也是一个人选,身高203CM,曾经作为第一持球核心,经验老道,处理球完全不在话下。

但老鹰王老了,脚步太慢,身材又比较臃肿,防守能力明显有些跟不上。

这一点,在G4乔治受伤后,乔-约翰逊顶上来的时候就显露出来了。

所以在迈克-布朗决定使用这套阵容的时候,很是犯难。

毕竟想要做到完美的无限换防,这套阵容是最合适的。

但没有第二持球点,就会让他们进攻陷入停顿当中,甚至在薛连城被强势包夹的时候,进攻直接就会瘫痪。

最终还是薛连城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那就是考特尼-李作持球接应点,而兰德尔作进攻发起点。

没错。

这个人选就是兰德尔。

因为历史轨迹中,兰德尔不但展现出了一流的进攻能力,还在组织策应上,有一定的天赋,场均5+助攻可不是闹着玩的。

毫无疑问,兰德尔完全可以胜任高位策应和组织分配球的任务。

迈克-布朗本来还持怀疑态度,但演练过后,他最终接纳了薛连城的意见。

而主持人这时候也猛然发现了这个问题:“不对啊!薛连城打无球的话,谁来组织进攻?”

解说员:“对啊!迈克-布朗上这套阵容,没有第二持球点了。”

评论员更是直接开大嘲讽:“真是天才啊!为了防守,连进攻都不要了?”

但下一秒。

他们统统愣住了。

只见考特尼-李持球冲过来,直接给到了兰德尔。

然后兰德尔背身靠了一下,直接往里扔。

扔给了横穿过来的薛连城。

后者接球后,停顿后一个反跑,飞身上篮直接得分了。

主持人:“这……让兰德尔作为进攻发起者?”

解说员也反应过来了:“应该是这样,不过还别说,兰德尔的传球功底和视野还是不错的,也能持球自己攻,在薛连城打无球的时候作为第二持球点,应该问题不大。”

评论员:“可问题是,兰德尔是大前锋的身材啊!我并不怀疑他的视野和传球功底,我担心的是,他遇到包夹的时候,能不能有效地保护皮球?”

而在下一个回合。

兰德尔给出了答案。

勇士果然在兰德尔运球往里靠的时候进行了包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