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三章 元代沉船(2 / 3)

手袋跳上游艇。

这是包括维塔布鲁诺这个潜水队长在内的四名潜水员,其中一个还兼任着设备操作员。

一名游艇侍者,哦,如今他也兼任着水手的活,带着四名新上艇的伙计去住舱。

很快维塔等人穿着条游泳裤就出来了,这边张楠倒是穿上了热带浅水衣,免得被一些有毒海生物稀里糊涂给蛰了。

交通艇先去附近海域撒了一圈的驱鲨剂,免得给潜水添麻烦。

四名潜水员和几个熟悉潜水员的保镖拿着鱼枪先下水,然后张楠在关兴权的陪同下入水。适应了一下,这就往目标点潜游。

很奇妙,不会游泳,但能潜水。

30来米,这一会就到。

粘土海底,能见度好得不得了,都能看到几十米外的小雨游过。

海床上有露出的几根黑褐色朽木,两名潜水员用手划了划淤泥,让老板能看到沉船的大体外形:上半部已经彻底被海水和时间摧毁,淤泥下的残留船舷大概还有四五米宽,十四五米长。

这船在沉没前,这长度估计还要长出个四五米,宽度也可能有个五六米。

粘土海床有一点不好,只要一受到干扰,这能见度立马变差。

一名潜水员大概是发现了点什么东西,从淤泥里捞出点东西,游过来递给张楠。

是个小瓷片。

海底可没法说话,张楠接过来,透过潜水镜看了看:大约一块香皂盒子大小瓷片,海水里的颜色不算数,但很厚。

拿着瓷片示意了一下,又指了指刚才捞瓷片的位置:潜水员懂了,这是让他再去找找的意思。

至于张楠,开始往水面游动。

一出水,交通艇已经在等待,刚才上头值班的伙计是拿着个“潜水观察桶”在注意水下的情况,免得撞了人。

张楠先把瓷片往艇内一丢,上头的伙计把老板拉上船,气瓶都还没卸,这就先把瓷片找回来仔细看。

黄白偏白的底,外表面有一段云纹,厚度都快有个一公分了。纹路是黑色,张楠背朝阳光,免得花了眼。

再仔细看了看断口,胎制粗,但上头的一层物质应该是化妆土,感觉是用了化妆土层,后再在上边画黑彩后烧制。

撇了撇嘴,这是自个不熟悉的北方窑口,都有点一下子想不起来是哪个窑。

说实话,张楠也就精通景德镇、越窑、龙泉等这几种南方窑,北方

略懂而已,当然,给片钧瓷还是认得出来的。

但这白底黑彩的玩意,脑子里一下子真想不起来是什么窑的,只能大概判定不会早于唐,因为那会似乎还没这样的装饰风格。

一会后,两名潜水员上来,又递给张楠几片他们刚找到的碎瓷片。

大部分都有黑彩绘画的残留,而且胎制都还挺醋厚。

还是想不起来,怎么办

有办法,货船上还有个高手在!

自个是玩家,不是博物馆研究员,但那个陈江华可能知道。

一想到这,对着还在水里露着头的维塔道:“不用再找了,先上来。”

潜水队长再潜下去,很快,所有伙计都浮出水面。

张楠回到游艇上,只给自己留了一片瓷片,让艇员开着交通艇去十多海里外的货船那边,把东西给陈江华送过去:电台联系,虽然能根据描述知道大概的窑口,但时间不好判定。

反正不远,就让艇员跑一趟。

今晚不用回来了,让驾驶交通艇的艇员明早返回就行。

冲了个澡,等着吃晚餐。

这时间才过去大半个小时,船员通知“大鲨鱼号”电台呼叫。

不用去驾驶舱,餐厅内就连接安装有通话器。

“我是张楠,江华”

“张先生,你送来的是元代磁州窑的残片,应该是个大罐破损厚的瓷片。”

一听通话器内的声音,张楠想了下,“北河邯郸的那个”

“对,就是那个磁州窑。年代应该错不了,只有元代的磁州窑瓷罐的胎体会这么厚重。”

“好的,这该是个好消息,看来我这边找到的是是艘元代沉船,希望能有几件元青花。”

听到通话器对面有笑声“元代的东西比较少见,希望吧。”

听着这个陈江华一点也不激动,想想也正常:这会是990年,元青花还没炒热呢。

再说元青花一定很值钱吗

不!

元青花那也是可以分成官府定制的“官窑”和质量、工艺凑合的“民窑”,后者就算到了20几年后,这价值也没高到离谱的程度。

无论哪个朝代,官窑总是少数。

张楠又问了下“大鲨鱼号”的情况,那边今天就没打算下水,明天一大早在下水探摸。

磁州窑值不值钱

不好意思,张楠不清楚,上辈子压根不碰、也基本碰不到那个名气挺大的北方窑口。

不过对于陈江华的年代判断,张楠是信的,原因也简单:因为瓷胎的厚度。

江华同志说了“只有元代瓷罐瓷胎这么厚重”,这个有讲究,自个从桂省横县搞来的那个元青花图罐就非常厚实,而且想起来据说元代的瓷罐都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