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音书(2 / 3)

仙寥 中原五百 2519 字 1个月前

过年关,他这具身体就奔着十七岁去了。

周清没有急着继续修炼猿戏,辛苦了半年多,他还是得放松放松,不过在此之前,他准备先织好火烷衣。

在林小姐的努力下,终于将火鼠毛弄了回来。

周清如今手活之好,在江州城兴许都找不出第二个来。他用心编织火鼠毛,一件洁白的火烷衣在十日之后,终于完成。顺便他还将多余的火鼠毛编了一个雪白的云肩。

云肩便是前世所谓的披肩。

“解元公,这是送给我的?”林小姐又惊又喜。

周清微微一笑:“你帮我这么多,我总得回报你。想着年关将至,现在又是天寒地冻,你应该用得上。”

火鼠毛自带火性,用来制作云肩,冬天里披上,自有一股暖意。

虽然林小姐练武,不是很怕冷,但到底是女孩子,更喜欢温暖的感觉。周清前世见到一些女生,甚至大热天,空调都要开到三十度。

反正他是受不了。

可空调低于这个温度,人家说不定还觉得冷呢。

只能说男女的体质,有时候差异很大的。

两人又说了会话,林小姐做生意,接触面积更广,她聊天聊起来,确实不容易冷场,周清读的书多,总能东拐西绕接上两句。

而且周清乐意从林小姐口中,了解眼下的世界。

说着说着,林小姐不免提起,现在的灾民一年比一年多。而且她敏锐察觉到,天气是一年比一年冷,北方的收成逐年减少,于是朝廷加重了对南方的盘剥。

江州城在天南偏北,处于南北交界的地带,因此对南北差异,感受尤为明显。

“其实我们南方虽然赋税重,到底每年收成还行,可是北方这些年不是大旱就是洪涝,而且一年冷过一年,收成越来越低,我听说好多北方的灾民都信了一个叫‘安平道’的教派,连一些乡绅都加了进去。当地官府根本禁止不了。解元公,伱读史书多,你看他们将来会不会造反呢?”

“不知道,反正周庄的坞堡一直在修建,真出了事,到时候你带着家私和你爷爷住进坞堡好了。”

胡村已经改名周庄,这是胡村村老主动要求更改的,表明从属地位。

周庄的坞堡修建得很慢,但用料扎实,用村老的说法,将来数千上万的贼众攻打,躲在坞堡里也能将对方耗走。

因为贼众一般是没有后勤的,多为流寇,一个地方暂时啃不下,很快就会换个地方。

林小姐微微一笑:“这可是你说的,那我现在就准备一些东西进去,免得真遇到贼乱,还手忙脚乱的。”

周清笑了笑,“你决定就好了。”

这些琐事方面,他实在是很好说话的。

两人言笑晏晏,时光很快打发走,然后林小姐见天色晚了,于是告辞回家。两人是在林家的茶楼相会的,于是周清也往小宅回去。

路上见到灾民和乞丐确实又比去年看着多了些,周清叹了口气。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他隔了一日,找到胡屠户,让他尽量控制粮价,不亏本,但也不能卖出高价。这里面很多弯弯绕绕,因为价钱卖太低,其余豪强乡绅就会派人来买,然后转手囤积,等着高价卖出去……

这也是考验胡屠户能力的时候。

此事不完全是为了做善事,同样是为了得人心。

在乱世来临时,名声其实是最重要的资本之一。普通人在慌乱绝望时,会本能相信那些平日里名声好有地位的人。

钱财是工具,囤积在地窖里,实是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

年关翻过。

无论灾民是多么疾苦,但江城大部分人过了热热闹闹的一年。周清和胡屠户、林小姐他们都聚了聚,还去山里陪福松守岁。

他的样子又有些憔悴,大概是八卦伏龙掌的创立,又遇见什么难题了。

周清于是帮了他,写信将福松遇见的困惑,通过驿使寄给了太和山的萧若忘。

通过书信,交流武学心得,顺带周清还问了问关于养生六字诀修炼时,自己产生的一点困惑。

周清是举人,有官身,自是可以使用驿使的,不过往常那些举人官员都不会给钱。但周清还是给了。

因为朝廷现在对驿站很苛刻,拨款很少,甚至有清流觉得驿站靡费过重,应当取缔。

但皇帝虽然沉迷炼丹修道,也不是完全糊涂,将其斥责为书生之见。只是户部财政困难,驿站得到的财政支持自然是越来越少。

周清听驿使说北方许多驿站都快废了,驿卒为了活命,连驿马都盗走,逃命去了。

甚至有部分县衙的衙役,白天帮衙门镇压聚众示威的百姓,晚上换了衣服就跟着百姓们在衙门外聚在一起,给里面的官老爷施压。

因为衙役们也领不到官府的米粮了。往年里还能盘剥百姓,可百姓已经没啥可盘剥的了,只有一条命。

“发如韭,割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类似的歌谣在许多受灾的地方流传。

相比之下,西江省和天南省虽然都有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