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案首(2 / 3)

仙寥 中原五百 2043 字 1个月前

像一些外功,通常是以损伤身体为代价,让身体变得坚硬起来。

可眼下周清的情况,明显不是这种,而是右拳在那一丝热气和药力结合下,变得更加结实有力。

属于内壮。

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如此可见,之前练习五禽戏产生的热气,游荡在四肢百骸中,实则是在增强我的体质。”

“若是有药物辅助,这种增强会更显著。”

“身体受伤之后,那一丝热气还能主动修复身体的损伤。”

这自然不是完全因为修炼五禽戏的效果,肯定有养生主的原因。

修炼五禽戏,经由养生主,产生了那丝改善体质,能疗伤的热气。

虽然增加的效果不显著,可日积月累下去,那可不一样了。

周清再观察养生主,没有新的内容产生。剩余的寿命依旧是三十年。

这是个大概的数字。

看来还没到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周清按捺住心中的欣喜,眼下他又多了一项新的支出。那就是买药。

有药物辅助,显然能加快他修炼五禽戏的进度,而且能增加黑虎拳的威力,不至于一招黑虎掏心打出去,自己拳头还要遭那么大罪。

说来说去都是要钱。

读书、习武、养身,都要钱。

而且他还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练习虎戏时,周清明显感觉到周围空间狭小,打拳不够舒展,不够畅快,若是去野外,既不安全,也可能生出事端。

十天很快过去。

周清白天在村塾教书,顺便写字静心。

回到家里后,便开始修炼五禽戏和黑虎掏心。

周清教书讲究效率,因材施教。得益于强大的记忆力,对每个学生的进度都了如指掌。

实在犯难的,还利用想象老虎的神韵,来吓一吓学生。

如此一来,学生们都有明显的进步。

这些村里的人看在眼里。

在他们看来,村塾的学生明显更稳重了一些。

周清教书,不是要把他们教成书呆子。所以课堂上会解释一些文字的含义,并尽量用生动活泼的语言。

当然也讲故事。

这一天,周清讲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这个故事,学生们都没听过,听完之后,都沉浸在故事里。

周清于是让学生们提问。

有学生于是发问,愚公的子孙后代真的会按照他的意志一直移山吗?

周清笑了笑,说道山神像不像鱼肉乡里的某些人呢?

愚公是平民,也是家族的长者,大家不是要听他的话,而是只有围绕在他身边,才能避免被鱼肉。

当愚公和他们的子孙表现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时。

山神们自然害怕退缩了。

拼命不值当,所以会选择换个更软弱的地方继续鱼肉乡里。

历史从来不是真正的历史,神话也从来不是单纯的神话。周清继续引申神话故事背后的意义。

不完整的历史,只是记录帝王将相。

完整的历史,还包括那些不能明说,只能用神话来暗示的事情。包括好人和坏人,包括斗争,包括努力奋斗,包括复仇和报恩……

这些道理,也是书籍里,那些圣贤想要讲述的道理,却不能太直白,只能用简洁的语言,寓言般的故事,将想要说的道理藏在里面,等待后人去明悟。

周清知道他们大部分未必能考上科举,甚至秀才都未必考得上。但如果能明白枯燥的书经里,那些深刻的人生道理,哪怕只是有了这个想法。

即使往后没有功名,对他们的人生也是有帮助的。

教书的目的,不该只是培养学会谋生的工具人,还有育人这一层。

周清在穷迫的时候,有村塾塾师这碗饭吃,村里的人对他是有恩义的。他想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影响到一些学生,让他们能多些自己的思考。

往后周清不教书,他们如果明白过来,也会主观能动地去学习,去感悟。

许多人要遭到生活毒打后,才明白读书的意义。

可是,那时候,着实有些晚了。

读书练武,都要有一个不受外界干扰太多,安定且没有衣食之忧的环境,才能进步得快。

这时候,胡屠户远远跑来,脸色十分高兴,“小周先生,恭喜恭喜。”

学生们一头雾水。

他们还没反应过来,胡屠户在恭喜什么。

胡屠户大声道:“今天不上课了,大家下午都在村里吃席。”

听到吃席,大家眼睛一亮。

胡屠户顿了一下,粗声粗气道:“小周先生这番道试中了案首,入州学,为廪生。往后吃上皇粮了!”

案首!

学生们一阵哗然。

他们早听说过小先生参加了道试,只是……

他们怎么想得到,小先生不但中了秀才,居然还是案首。

“先生中秀才了,还是案首。”

大家震惊过后,无比惊喜。

他们都知道小先生父母双亡,无亲无故。现在胡村的村塾岂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