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意外不意外(第一更)(2 / 3)

着舒服,关键是炕上不止一个人。

王红梅这些年虽然在生产队干活,但是都是干的轻松活,加上吃喝不愁,看起来比同龄人要年轻不少。

王红梅也搂着刘海,眼前这个男人比这村子里面的男人都靠谱,又能挣钱,又是干部,还知道心疼人。

当然,在这个时代农村女人的眼里,只要舍得给自己拿吃的,拿用的,拿穿的那都是好男人。

当然这也多亏了王红梅没什么文化,要是文化多一些的话,说不定就认为没有爱情什么的。

“初五你就回去上班了?”王红梅睁眼看着刘海开口问道。

刘海点点头:“厂子里面事情比较多。”

“早点回去也好,你这样十天半个月不回来,回来就像一头驴一样,你还是再找一个吧,再这样下去,我都受不了了。”王红梅听着外面隐约的广播声,没好气的掐了刘海一下。

因为多半又要被一些老娘们私底下笑话,这能怪自己吗,说出去都没人信,还说自己偷懒。

“要不我天天回来?”刘海嘿嘿一笑。

“巴不得伱马上回城上班呢。”王红梅还是爬起来穿衣服,然后顺手把灯关了,因为昨天晚上都没关灯。

听着王红梅关门的声音,刘海也爬起来,看着外面下的大雪。

溜达了一圈,把门关上,然后进了航母空间。

“这人参居然活了100多年了!”航母里面那一颗生长年限最久的人参居然还好好的。

“有传言这些人参能活400年,我倒要看看是真是假。”刘海这一根人参就是拿来做试验的。

其余几个大胶桶里面,也是长满了茂密的人参。

但是具体这些怎么用,刘海一方面是没时间研究,另外一方面也没有地方研究。

出来之后,刘海就抄写飞机制造工艺,这个就是制定工艺流程标准了。

这个完全是可以上教科书的,包括柴油机那边的生产工艺流程。

虽然说咱们的产品落后,但是生产工艺环节一定要跟上,从简单到复杂,是一步步来的。

到了中午的时候,队长来叫刘海过去吃饭,刘海去的时候就带了两瓶汾酒。

在队长家里吃饭唠嗑,作陪的还有村长。

刘海老家这边村里面,乃至整个乡里面日子过的都非常不错,就凭借每年给摩托车厂种的白菜萝卜都要卖不少钱。

其实农村现在还可以种蘑菇,只是说种蘑菇需要牛粪,还有秸秆之类的。

这个时候秸秆可是宝贝,不但可以烧火,还可以喂大牲口。

所以刘海就没有让村子里面种蘑菇,至于说砍树种木耳。

还是算了吧,周围的山看得见的都光秃秃的。

刘海在炕上坐的是主位,房间里面的电灯瓦数还是比较大,每次刘海来吃饭,队长这边都会把电灯泡换大一些。

刘海虽然不抽烟,但是每次来吃饭都拎两瓶好酒,然后拿两包好烟。

这个时候玻璃瓶装的酒,那就是好酒,那种陶瓷罐子装的酒反而是不上档次。

因为玻璃瓶能够回收,哪怕是玻璃渣渣都能回收。

不过村里面的人只是知道刘海是一个科长,虽然这么几年,刘海还是科长,但是对于乡下人来说,科长已经是很大了。

而且刘海还很年轻,不到30岁的科长绝对算是人才。

“咱们这个社会可真好,活了几十年接连几年,咱们少缴税。”

“是啊,以前的旧社会不提前收你的就不错了,记得有一年城里面的那些军阀换了一茬又一茬,咱们老百姓就遭殃了,收了一茬又一茬的税。”

“谁要是不交,直接就进家里面抢。”

“我看终究有一天咱们所有的农民都不用交税。”

“这是肯定的,这社会越来越有盼头了。”

刘海在一边基本上不怎么开口,农村里面是减了税,老家这边减的比较少,减的最多的还是一些条件十分艰苦的地方。

不过没有完全免税的地方,毕竟全国人民还是要吃粮食。

当然伴随着工业产品的出口,国家手里有钱了,基础设施也在不断的增加。

首先就是道路这一块,刘海回老家这一段路,最开始就是一个没有标识的公路,大概也就六七米宽。

而现在基本上是双向四车道,并且道路越修越好。

路上写着各种村子名称的手扶拖拉机,也越来越多了。

手扶拖拉机都会写上自己村子的名字,人们穿的衣服补丁也越来越少。

当然也许是刘海的老家,距离京都较近的原因,村里面的大姑娘小媳妇已经有穿的确凉的了。

夏天也有大姑娘小媳妇穿凉鞋的,凉鞋可是塑料的,刘海刚到摩托车厂那两年,塑料都依靠进口,当时,第一批生产的面包车因为没有塑料配件,全部用的金属配件。

女孩子们头上的装饰也多了起来,有红的绿的黄的各种塑料发卡。

“还是小海城里人有文化,前两年咱们村子领别人都不要的化肥,那一年是咱们村子里面粮食收的最多的一年。”

“是啊,从那过后,领化肥就要吵架,以前送人都没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