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内地人才交流(2 / 3)

最大的问题就是大量的财政上交给了ZY政府,导致自己没有能力开发一些民生基建工程,

我知道刘生热忠于基建投资,我知道一个基建项目,绝对能够赚钱,而且肯定可以获上沪市的好感。”

刘志成笑问道:“你说一下看,是什么项目?”

吴鹏说道:“刘生,上沪市的领导,希望我们在这里投资一座黄埔江大桥和一座火电站。”

“火电站和黄埔大桥?”刘志成想了想说道:“火电站还行,这黄埔大桥靠收费回笼成本?”

吴鹏点头道:“是的,刘生,现在整个上沪市的长江之上只有一座松浦大桥,但离浦西很远,根本满足不了长江两岸的需求。”

现在的浦西是整个上沪市的中心,大量的企事业单位都在这里办公。

而黄埔江对面的浦东,却是最大的人口居住地,目前浦东浦西两岸的两岸居民,只能依靠浦江两岸的渡轮来过江。

但渡轮这玩意效率极低,一旦到了上下班高峰期,那不是堵车,而是经常堵人,

特别是陆家嘴地区,你能想象上万人在排队等渡轮的场景吗?如果再碰到恶劣天气,遇到狂风暴雨,那更无法形容了。

所以啊,这人流量简直大的吓人,你要是建这座桥,不但能够赚一笔,还能搭近和上沪市高层的关系,一举两得啊!”

前世,在黄浦江上,大桥非常之多,但在现在的80年代初,也只有一座松浦大桥屹立在黄浦江之上。

这座桥兴建与1974年,76年通车,改变了“黄浦江无大桥的历史”。

但这座桥最初建造的目的是为了上沪市石油化工总厂的货物运输,并非为了民用。

所以在地理位置上,并不能解决黄浦江两岸百姓的需求,整个80年代,两岸百姓都靠渡轮通行。

虽然后续有隧道通车,但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不够方便。交通的不便也导致了浦东、浦西地位的天差地别。

直到1988年,因为财政收入的增长,黄浦江上的第二座大桥南浦大桥才被提上议案。

现在如果兴建这座大桥,不但可以与上沪市高层增加关系,亦可以为市民服务。

即使大桥收费,也必然比渡轮便宜,而且更加方便出行。

刘志成陷入了沉思,在国内投资基建,虽然是自己一直以来的目标。

但自己主要是想投资高速公路、港口、电站,就算要建桥,也得是虎门大桥之类的,或者建设长江大桥。

一个小小的黄埔大桥,刘志成真没有想过投资。

但是想到,既然可以交好上沪市民,就算是全资捐赠也无所谓,便想了想,说到:“你帮我约一下相关领导,我们见面谈一谈。”

“好的。”吴鹏立马出去协调。

现在刘志成下榻的酒店,是和平饭店。

与其它城市相比,上沪市作为发展百年的大城市,早在民国时期,便有了大量西式酒店。

虽然与几十年后的酒店相比,还有一些不足,但也在使用上基本没有太多差别。

现阶段,外商来到上沪市,基本上都是入驻这里。

和平饭店,有最典型的民国风,在后世很多关于民国时期的影视作品,都需要在这里取景。

刘志成入住和平饭店的最高层,站在窗口,可以看到黄埔江和浦东。

刘志成不由得有些感叹,上沪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几十年就会高楼林立,变得寸土寸金。

………

次日,收到消息的上沪市文化方面的负责人谢立平,来到和平饭店拜访刘志成。

双方一开始,就相互一番客套,尽是相互吹棒。

刘志成笑了笑,突然问道:“谢局长,上沪美术电影制片厂是归你部门管吧?”

“对,是归我们文化部门管。”谢立平有些不明白,只是点头回答道。

刘志成说道:“我在香江旗下有一家漫画公司,准备大规模扩大业务,就需要大量的漫画人才,

而这方面,香江本土能提供的并不多,而内地目前却拥有大量的这方面人才,

特别是上沪市美术电影制片厂更是其中翘楚,所以我想我们之间,应该有更多的合作。”

谢立平笑道:“合作自然不是问题,实际上我们已经和RB的一些漫画公司进行合作,

他们提出漫画剧情和基本人物草图,由我们画出来,各取所需,不知道刘先生要的合作是不是也这样?”

“不是!”刘志成摇摇头说道:“我希望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一些画师,能够去香江,和我们公司交流学习。”

刘志成说是交流学习,其实就是为城市集团工作。如果直接说打工赚外汇,内地可能在现阶段,面子上挂不住。

“去香江?”谢立平皱眉道:“不知道刘先生需要多少人?”

刘志成笑道:“只要水平高,当然是越多越好。”

“刘先生,太多的话恐怕不行!”谢立平有些委婉的说道。

如果只是几人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但人太多的话,可是会破坏美术电影制片厂内部的结构。

这可是全国最大的一家,真出了问题,他也担当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