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黄埔集团(2 / 2)

团现有的土地储备,土地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也导致目前黄埔集团每开发一处地盘,都可以坐享爆利。

到时候肯定会要进官拍,利润肯定会随之下降,到时候黄埔集团股价肯定会增长泛力,与置地公司的市值差距就会被越拉越大。

这也是郝庆文认为黄埔集团很难超越置地公司的原因,但刘志成也有后手,因为他可以笑看风云。

前世1981年底,置地公司市值成功突破一百亿港币大关,当时排名第二的地产公司是李超人的长江公司,市值冲到90亿。

但由于土地储备的原因,长江公司市值始终没有超越置地。

如果黄埔集团在今年与明年仍旧可以保持20%的市值增幅,那么等到明年年底的时候,总市值可以冲破八十亿大关,达到前世长江公司的规模。

但有时候做企业也是要讲究天时,等到1982年谈判开始后,置地公司就要自乱阵脚,开始进行各种搞垮自己的骚操作。

原本他们的土地储备量是全港第一,在谈判期间,他们大批量出售旗下的地皮资产,以及中环最优质的写字楼,也被一栋栋的转让发卖。

可想而知,股民们肯定会抛售他们的股份,导致他们的市值规模急速缩水,这个时候正时黄埔集团超越他们的时候。

如果置地坚定信心,不搞什么迁册与撤资,一心一意留港发展,那他们绝对有实力常年稳坐龙头的位置。

当前,怡和与置地不断把资金调往海外,可惜他们没有刘志成这样的眼光,全是一群扑街货色,在海外投资一次赔一次。

前世,在今后的数年就赔光了怡和与置地香江总部的资金,为了保住怡和这个主体,然后成立怡策公司进行重组。

包括让牛奶公司独立上市,把置地放在外围准备出售,如果不是八七年第二次地产危机,置地已经被李超人收购。

现在怡和置地还没有下定决定撤资海外,仍旧对香江市场抱有垄断型的需求,目前正在争夺港灯。

刘志成丝毫不担心他们,黄埔集团坐着什么都不动,几年后置地公司会自动垮,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但不可能让黄埔集团这么等下去,刘志成的计划中,以后九龙仓就只持有码头物业,其中天星小轮、电车公司、以及海港城都有可能出售。

绝对不会再进行新的地产开发,要投资也是投资码头物业。

目前九龙仓与黄埔集团的业务高度重合,让刘志成在两间公司发展上,侧重点上时常左右为难。

其实,最好的是让黄埔集团与九龙仓进行整合成一家上市公司,那就是一间巨无霸企业。

整合肯定是必须整合,但刘志成一值在寻思着怎么样去整合,而且必须得保持各自的上市平台。

以后九龙仓是一个纯粹的码头开发企业。而黄埔集团则是物业收租、地产开发、酒店、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现在要做的只是小范围的合作,想到这里,说道:“以后九龙仓的零散地皮,以及山峰投资旗下的其它企业地皮,全部交由黄埔集团开发。”

……………

几天后,两人确定了今年黄埔集团开发的顶目,一处位于九龙深水埗深旺道,这个位置处在葵青码头南边,临着海岸,原本是九龙仓的货仓,占地面积颇大,黄埔集团计划修建八栋住宅楼。

另外一处位于九龙城区伟景街,这里毗邻启德机场,同样是九龙仓的储备货仓,地盘较小,计划修建六栋联排住宅楼。

最后一处是位于观塘的桔子科技老总部大厦,去年总部工厂全部搬迁去了元朗科技园,几座工业大厦就空置了下来。

原有建筑比较老旧,高度也不够,郝庆文就决定全部拆除,改建成三栋高层写字楼。

“九龙深旺道住宅、伟景街住宅、观塘的写字楼,这三处地盘的预算也只有三亿港币,再加上帆船酒店的启动资金1亿,总预算就是4亿港币,黄埔集团仍有充足的储备资金。”

去年黄埔集团的总利润是13.5亿港币,扣除预算后,还剩下9.5亿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