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服(2 / 3)

又有谁知道后面还会乱成什么样,还是得提早做些准备的。

凡事得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才不会被动。

其实,唐挽挽并不想这样的。

不管是前世,还是现在,她最想做的,就是父母眼中的那个娇娇女,天塌下来都有高个子顶着的那种。

但没有人让她能够这样的放心。

以为这一世,终于能够实现两辈子都想实现的梦想,做一个富贵闲散人,有吃有喝足矣。

但谁知道,竟又乱成了这样。

上一辈子的教育,让唐挽挽连喘口气的机会也没有。

又得奋发图强了。

很累,她并不喜欢。

这些思绪,看似想了好久,其实也就分秒之间。

她就已经收回了情绪,对唐茂道:“爸爸,如果军分区那边过来询问的话,你可以实话相告,不需要隐瞒。”

“哦,你怎么考虑的?”唐茂坐直了身子,好奇地望过去。

唐挽挽道:“女儿是这么想的,如今这场运动轰轰烈烈地,已经闹了有两年多了。学校停课也这么久了,迟早是要恢复上课的,但孩子们跟着那些人闹也闹了,有的甚至被那些人当了出头的那只鸟,国家迟早会腾出手来收拾的。”

在自己的家人面前,就没有太大顾虑了,不像在外面,有些话能说,有些话又说不得。

就算信任如张子明,她也只不过说了闹了的后果,有可能会有不好的结果,但具体怎样,多久会实施,她都没有说。

也没必要说。

张子明只是一个孩子,再聪明,也只不过比她现在的年龄大了一岁。

一个十七岁的孩子,思维还没有长全,也没有什么社会阅历,他能想到什么?又能理解什么?

说得多了,把人吓着了,或是把这些话给传扬出去,那害了他自己的同时,可能也会连累到唐挽挽。

能说的说了一些,多数是不能说的。

但在唐茂面前就不一样了。

作为警备区的司令,他考虑的事情就多了,就算她不说,他也都能考虑到。

之所以说,也是间接告诉父亲,她长大了,不是小孩子了。

有些事情也不需要瞒着她,她自己也能够想到什么事该做,什么事做不得。

唐茂和汲红岩对视一眼,他道:“你接着说。”

唐挽挽就将自己想的,分析的,一点一点地说给了父母听。

包括国家有可能会对他们这群孩子出手,对孩子怎么出手?当然不可能处罚他们,孩子激情澎湃,本来也是一件好事,但是孩子是最容易被调动的,被利用的。

被好人利用,这是好事,但如果被坏人利用呢?

那迎接的可能将会是一场灾难。

在国家的眼里,孩子是不能被利用的。

但随着停课,还有毕业的孩子越来越多,工作机会又少。

这么多孩子聚在一起,只要被有心人一煽动,极容易出事。

那就只有疏散。

堵不如疏,自古的道理。

以前就有知识青年下乡建设的政策,只是那个时候是完全出于自愿。

唐挽挽能想到的,也就只有这个。

她就把自己的猜想跟父母们说了,也跟他们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要赶在薛明觉带着大院孩子闹进军分区大院之前,把人按住了。

为的就是不想让两院的孩子发生火拼,更不愿意把整个警备区都拖下水。

不管是军分区还是警备区,那都是不能乱的。

孩子再无辜,再是被人煽动的,只要这事成既定的事实,带头的那些人,肯定一个不落的全部会被处罚的。

也会加速国家对孩子做出决定的时间。

这是唐挽挽不愿意想到的。

她还想等高中毕业了,自己能够再苟苟,不想工作,也不想下乡,更不想做什么。

只要在父母的身边,做那个永远不用操心的娇娇女。

但现实,却不允许她这样。

这也是她急着赶去军分区的最直接原因。

也把这个原因直接地透露给父母了。

她唐挽挽,就是一个胸无大志(不是)的人。

唐茂严肃起来。

如果说,以前对待唐挽挽,那完全就是父亲想要娇宠女儿的心理。

而如今呢,除了娇宠的同时,更多了一丝认真的思考。

对女儿未来的思考。

以前,他和妻子都没有想过,孩子需要多出息,只要快乐就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会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如果孩子想要从政从军,那么他们支持,如果孩子不想做事,那他们就养着她,他和妻子的工资又不是养不起孩子。

在此之前,他和妻子都考虑过挽挽的将来。

因为这十六年,唐挽挽做得实在太成功了,深入了夫妻两的心里,两人从来没有想过要逼孩子去工作,或是去干任何她不喜欢的事情。

哪怕孩子就愿意在家里躺着,他们也不会说半句不是。

但如今,唐茂却不这么想了。

他有一种直觉,女儿是个干政治的不二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