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帝国坟场(2 / 2)

“阿佳妮小姐,或许你听过这个寓言,当蚊子咬人的时候,只会让他的胳膊起了个包;而了结蚊子的性命只是一巴掌的事,但有人会因为这样就不主动打击它吗?

更何况这种害虫可能还是致命病菌的携带者,谁也不希望在自己家后花园散步时被它叮上一口,你说是吧?”

阿佳妮对弗兰茨过于生动地比喻一向都不太感冒。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撒丁、教皇国和奥斯曼都是围绕在身边的蚊子,那他为什么没有向它们主动出击呢?

想归想,作为一名合格下属的她还是将这个疑问隐藏在心里。“好吧,希望您打蚊子的时候,千万不要弄脏了手。泰晤士报的主编们,应该会很喜欢这个新闻,毕竟这不会违背他们的良心。”

“那他们的良心又值多少英镑呢?”最近难得放松的弗兰茨调侃道。

“或许在50到100之间吧。如果是托马斯.巴恩斯先生的话会更多,大约值200英镑。”阿佳妮忍不住笑出声来。

托马斯.巴恩斯是《泰晤士报》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主编,与约翰.德莱恩并称为该报两大主编。

巴恩斯在任期间,《泰晤士报》成功跻身英国最重要的主流媒体之一。他特别重视社论,认为其具有领导和反映舆论的双重功能。

不仅如此他也十分擅长引导社论,所以《泰晤士报》获得了巨大的权威性,甚至达到了影响官员升迁和政党换届选举的境界。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个人和团体时常向该报刊的编辑们行贿,以求一个树立更好形象的契机以及更坦荡的仕途。

当时新闻工作者的地位不高,薪水低下,面对滚滚而来的诱惑,自然不可能把持住本心,于是乎受贿写文也成了《泰晤士报》的传统之一。

他们甚至可以为了钱,不顾事实并罔顾本国利益,例如在甲午战争中著名的“高升号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