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曼陀山庄(2 / 3)

上刻画起来。

不多时,一幅栩栩如生的佛陀影像,便跃然于木板之上。

“大师,我这幅佛像,或许能助你一臂之力,就当是取了你内力的报酬,了却这一桩因果。”

柴信将木板递了过去。

他曾在永生界见过强大的佛修,如风白羽,本是释迦天君转世,更是世间自在王佛的弟子。

虽然这一道化身有关永生界的记忆极其模糊,即便刻画出佛陀形象,也难及其真韵的千万分之一。

可饶是如此,对于群侠界这个相对低武的位面而言,依旧足以掀起惊涛骇浪。

鸠摩智本想拒绝,但当他第一眼落到木板之上以后,便立刻被深深吸引,久久不能自拔。

他就这么静静地望着木板上的佛陀画像,仿佛进入到了一种莫名的高深境界。

待他回过神来时,已不知过去了几个时辰,木板早已被放在他面前的地上,而柴信的身影,更是早已无踪。

“弟子鸠摩智,谢过恩师传法之恩!”

鸠摩智沉默片刻,忽然对着地上的木板重重叩首三次,面色无比虔诚地道。

也唯有似他这样真正自幼修持佛法,并经历许多人间事,最终大彻大悟之人,才能够从这块木板所刻的佛陀画像之上,领悟出一丝佛法真意。

若是换了寻常人,只会觉得是一幅寻常佛陀画像,根本看不出什么奇特,说不准便随手丢弃了。

正是如此,鸠摩智才从这一幅佛陀画像中,窥见了柴信的智慧之广大。

他深深明白,自己毕生追求之佛法与武道,只怕都不及柴信这幅画像所传递之真意的万分之一!

他虽然不明白,柴信年纪轻轻,是如何能够领悟此等高深境界的,但却非常清楚,这对自己而言,是何等难得之机缘。

于是他毫不犹豫,也不管柴信答不答应,便直接向着木板叩首拜师,以弟子自居。

鸠摩智清晰地察觉到,自己本来已经空无一物的丹田气海,不知何时竟再度自行运转了起来。

那些已经失去的内力,竟以一种难言的方式和无法想象的速度,疾速补充回来。

而且这些新生的内力,远比此前所修更为强大、圆融,蕴含诸般妙用。

只此一点,便足以证明柴信的不凡。

按照目前内力积攒的速度,鸠摩智估算,怕是要不了三两个月,自己的内力便能恢复到此前最巅峰的状态,而且犹有胜之!

经历了此等神妙之变故,也难怪他分明已大彻大悟,却还是如此震惊,将柴信视为天人。

其实,他能有如此变化,倒也不全是柴信的功劳。

还是那句话,若不是他本身精修佛法多年,且又终于开悟,纵然无上妙卷摆在眼前,也只会视为废纸。

世间种种,皆有缘法,皆为造化。

“师父所言不错,我平生做了不少错事,岂能掩耳盗铃,径回吐蕃?还要以自身所能,弥补以往过失,方为浪子回头,以赎罪业。”

鸠摩智将木板捡起,宝贝般收入怀中,却也不急着去寻柴信,而是打算找个僻静地方,默默将功力恢复。

再说回柴信。

他离了鸠摩智以后,便自岸边选了条小舟,也不用撑杆,单以内力驱动水波,便如箭矢般离岸而去。

实际上,这会儿段誉几人撑船不过走了三四里,根本没多远。

柴信却故意没有追赶上,而是远远跟在后面。

他此行的目的,便是走一趟曼陀山庄的琅嬛福地,若无阿碧与阿朱带路,怕是还要耗费一些工夫。

“从鸠摩智身上又得五年多功力,而今我在绝顶高手当中,已然可称无敌。”

柴信望着水面,感受着体内澎湃的内力,渐渐已经能够感知到一些这个世界真正的隐秘。

当然,目前还仅仅是感知,距离真正的触及,甚至是掌控,尚且还有一段路要走。

鸠摩智实力不弱,纵然比曹正淳略微逊色,却也差不了太多,其功力足有五十二年有余。

经过《道玄功》净化提纯,到柴信身上便剩下五年有余。

吸收了他的内力之后,柴信的功力真正突破了五十年,从四十八年有余,一跃而至五十四年。

《道玄功》的修炼,也暂时达到顶点,来到第九层!

以《道玄功》的特性,再加上他自身的武道经验,江湖上不足六十年功力者,怕是都不足他为敌。

似黄药师、洪七公那等绝顶人物,除非五六个一拥而上,否则他都可以从容应对。

即便是五六个人围攻他一人,纵然无法战而胜之,保命却是毫无问题。

“六十年功力以上,在当今江湖怕是已经可以称为绝世高手。如天山童姥等逍遥三老,或是慕容博、萧远山之流,大致能属此范畴。”

随着他实力越来越高,想要快速提升,倒是变得越发不易了起来。

毕竟以《道玄功》第九层的境界,必须要吸收五十年功力以上的绝顶高手,方能维持在最高转化率。

可放眼江湖,绝顶高手又能有多少?

金清、蒙辽、大宋,乃至于加上吐蕃、大理、东瀛、高丽等诸多小国,怕是最多也就三四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