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一路溪行》(2 / 3)

中最火的那篇《灯火》,也就是程行高三去深城参加七省一市竞赛获奖的那篇文章,许多文联和作协的人都已经听说了,因为这篇文章不仅文学性,政治性也很强,是关于偏远贫穷乡镇老师扎根本地像灯火一样为学生带来光明的故事。

因此明年下一届,也就是第五届冰心散文奖,有很大概率就会颁给《灯火》。

冰心散文奖是根据冰心女士的遗愿在千禧年创立的,冰心女士原先就是中国散文学会的名誉会长,因此冰心散文奖代表着中国散文最高的成就。

它也是中国最大的几个文学奖项之一。

每三年一届,想获得冰心散文奖可以说是极难的一件事情。

第五届冰心散文奖,将会在12年8月26日在广西的北海颁布。

但在中国,任何奖项都会有一些小道消息。

而在这距离开奖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许多人就听说,下一届的冰心散文奖,程行的《灯火》,就会获得此次冰心散文奖的最高荣誉,单篇散文奖。

如果《灯火》真获奖了。

那程行就是冰心散文奖自千禧年创建以来,第一个以二十岁以下年龄获奖的作家,甚至他获奖的《灯火》,还是其在十七岁之龄写的。

这个记录,绝对会成为冰心散文奖上最为传奇的一幕。

因为这个记录,不仅前无古人,也很难再有后者。

既然是新书发布会,那就肯定有着大量新闻记者的拥入。

在这一天,来自全国三十多家的知名媒体,全都闯入了程行新书发布会,如此多的一线媒体前来采访一个作者的发布会,这在业界能做到如此的,也就只有那几位成名多年的作家了,而程行正式成为作家,从《安城》开始,也才不到一年。

新书发布会到了记者提问环节。

程行喝了口举办方准备的茶水,喝两口瓷杯里的茶水就见底了,程行刚刚跟不少人聊了天,此时已经有些口渴了,下面的服务员眼力倒也极好,看到程行杯子里的茶水没了,就想帮他再继续倒一杯,程行摇了摇头,然后对着她道:“你去给我拿一瓶矿泉水过来就行。”

那穿着旗袍的女服务员此时倒是愣了愣,她慌忙向着旁边的举办方徽州文艺出版社的总编望了过去。

她参加招待知名作家的场面不在少数,一些讲课的学者教授也都找到过,这些人她们都是准备茶水,下面听课的或者是记者,才会去准备矿泉水。

程行突然问她要瓶矿泉水,她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没事,你去拿,我有些渴,这些茶水解不了渴,等下举办方那里,我会跟他们说,是我想要喝矿泉水,不会让你为难。”程行对着她说道。

程行知道她在为难什么。

像程行这样的身份,举办方都会准备茶水。

而他要是喝了矿泉水,被举办方看见,还以为是底下的服务员招待不周呢。

因此程行才对她说出了这么一番话。

那服务员闻言松了一口气,然后跑过去,去给他拿了一瓶矿泉水。

程行将矿泉水的瓶盖打开,一口气喝了大半,才觉得口没那么干了。

那女服务员在一旁看的愣了愣。

底下那么多记者拍着呢,他倒是一点也不在乎。

服务过那么多作家教授,这还是第一个那么随性的作家。

不过,程行的年龄确实不大。

程行确实是有些渴了,至于形象什么的。

前世他或许会很在乎,但这一世,他只想不被规矩束缚,舒舒服服率性而为的去活一生,如果重生一世,再被条条框框给束缚住,那活的也就太没意思了。

因此,怎么舒服怎么来。

比如这杯茶水,底下茶叶很多,虽然都是很香很好喝的上等茶叶,但是两口就没了,哪能解渴,但很多在上面给人讲课的作家跟教授,碍于面子跟形象,其实都是不动这杯子里的茶水的,就算是动,也只是浅抿一口。

像是程行两口喝掉,觉得渴又要矿泉水一口喝掉大半的,就更没有了。

而程行刚刚框框喝水的那一幕,自然就被台下许多的记者给抓拍到了。

程行喝完水之后,场下的媒体便有记者举起了手。

“您请问。”程行道。

那名记者起了身,问道:“程老师你好,我是来自朝阳日报的记者,我想问您为什么给第二部的《安城》起了一个《一路溪行》的名字?它要是叫《安城二》不是更好卖,更适合宣传吗?”

“谢谢这位朝阳日报杨启明记者的提问。”程行看了一眼他记者证上的名字,然后笑着回答道:“《一路溪行》虽然是脱胎于《安城》这部书的内容,但是它跟《安城》却不一样,算是一个独立出来的故事,相比于《安城》,《一路溪行》更像是一部青春言情小说,而《安城》更偏于青春文学多一些,又或者是,更偏于乡土文学,如果说《安城》是我的回忆,是我对脚下这片大地爱的深沉的表现,那么《一路溪行》,就是我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未来的期待,也有着我对未来在于爱情伴侣上爱的表现。”

程行这句话说完,下面响起了一阵轰动声,场下的许多媒体编辑立马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