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阅读理解:《灯火》(2 / 3)

而且,能教出程行姜鹿溪这样的学生。

带个平均分

程行现在就已经靠着《安城出名了。

而姜鹿溪,不出问题,日后的成就也会很高。

有这样的学生在,先不说下次教师评职有机会评上高级教师了,就光是本身的这份荣耀,以后在饭桌上不论与谁喝酒吃饭,都能吹一辈子啊!

“你看看这次语文卷的阅读理解。”郑华将试卷递给了曹新元。

曹新元看了看,然后就发现这次一中语文卷的阅读理解既然是程行的《灯火,这篇文章他自然也看过,于是道:“恭喜啊,郑老师教出了一个这么优秀的学生。”

“但郑老师刚刚为什么要拍自己大腿呢?是激动的吗?”曹新元说完后又道:“也对,自己的学生写的文章出现在了月考的试卷上,放在哪个老师身上都会忍不住激动的。”

“小曹,我懊恼的是,程行这篇文章,我忘了跟学生们讲了。”郑华道。

曹新元:“……”

试卷的文言文是苏轼的《赤壁赋和杜牧的《阿房宫赋

这两篇文章程行都很喜欢。

特别是苏轼的《赤壁赋,算是程行最喜欢的几篇古文之一。

做完这两篇文言文后,这张语文试卷也就只剩下作文了。

程行看了看作文的题目。

发现这次期末考试的作文题目还真有意思。

是让学生们写一篇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议论文。

程行想了想,将标题写了出来。

《草萤有耀终非火。

古语有云:“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这是程行这篇作文的开篇

不论是作文的标题,还是这篇作文的

紧接着,程行又运用苏轼在《超然台记中的句子,写出了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他又借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去证明前面苏轼的那个句子,然后表达出文章中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中心思想。

接下来,程行又借用了好几篇古文中的句子做论证。

他这篇作文全都是以文言文的方式写出来的。

是的,这是程行重生后,

没有朴实无华的文笔。

程行这篇作文,处处都在炫技。

炫的是博闻强记,炫的是对古代诗词文章的完美运用。

程行一气呵成,很快就将这篇辞藻华丽的文言文给写了出来。

可以说,这篇文章,是程行重生以来,语言辞藻最为华丽的一篇文章。

程行写完后,看都没看,便扔下了笔,一篇好的即兴发挥之作,一气呵成写出来后,是不需要去反复修改的。

天很冷,程行把手揣进了兜里。

刚刚做题的时候没感觉,写完了才知道不戴着手套,手到底有多冷。

但是写字戴手套,就写不出什么好字出来了。

程行把手放进兜里暖了一会儿,才觉得没那么冷。

而坐在讲台上的余中道,在看到程行将整张卷子都给写完后,便向着程行走了过来,然后拿起了程行的试卷。

他先是看了看程行的阅读理解。

因为他也很好奇,作者在做自己写的文章的题时,一般会怎么写。

看完了程行的阅读理解之后,余中道便把程行的答题卡翻过来,去看了程行答题卡后面的作文,看了前面的几句之后,余中道便聚精会神的一点点看了起来。

然后他便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文采飞扬,才气逼人。

是的,程行这篇文言文,给余中道的感觉就是如此。

气势与锋芒毕露。

他不是没看过别人用文言文写的作文。

学校文学社里的一些学生,比如陈天祥周文杰这些学生,就曾用文言文写过不少作文,虽然他们的文言文作文写的也不错,但跟程行的一比,就是天上跟地上了。

陈天祥跟周文杰的文言文作文,辞藻虽然堆砌的不错,但是很多时候跟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已经不一样了,完全是为了华丽而华丽。

但程行在辞藻华丽的同时,还能兼顾言之有物。

能兼顾言之有物,符合中心思想是很困难的一点。

因为从古文中引经据典想要找到符合文章贴近语境的句子很难,想要达到这一步,那就真的要去看很多书,记下很多经典的句子了。

程行这篇文章的音律、对仗、辞藻、典故无一不精

可以说是把文字的美感发挥到了极致。

即便是让看了许多书的余中道去评价。

也只能评价一句文采飞扬,才气逼人。

十七岁的程行。

这让余中道想到了同样是少年时期写出《滕王阁序的王勃。

虽然程行这篇文章肯定比不上《滕王阁序。

但只凭余中道自己的感觉。

这是他近些年看过现代人写过的最好的一篇文言文。

这程行,半年的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对程行是熟悉的。

因为他所教的班级也在三楼。

而且那时候的程行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