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少年(2 / 3)

汉家功业 官笙 2057 字 1个月前

声,道:“闹什么?他们以为他们联名就有用了?连陈留王都躲着,他们又有什么用?”

“孔兄!”

突然间,后面的一个学生看到了路过的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快步走过去,一把拉住他,道:“孔兄,我们正在向孔公请愿,一起来吧。”

少年本想拒绝,猝不及防被拉着走了几步,这才道:“牛兄且慢,我正要去买书。”

少年四周瞬间聚拢了五六个人,不约而同的拉着他向前走。

“孔兄,买书什么时候不能买。”

“是啊,我们正在为曹操屠三城一事声援孔公,请他代为向朝廷请愿,严惩曹操!”

“孔兄,伱还没署名吧?快来签字。”

少年被一众人推搡着,倒也不慌乱,微笑着拿起笔,在上面写下‘孔亮’二字,道:“好了,诸位兄台,我先去买书,待会儿再过来。”

少年要走,却被一群同学硬拉着,道:“孔兄,咱们不能走!我们必须先一步请愿,鸿都门学那边,听说正在去王廷尉的府上,我们还能输给那些庶民不成?”

“孔兄,待会儿我与你一同去,先见到孔公再说,买书不迟!”

“孔兄,你也姓孔,你与孔公可有何关系?”突然间有个人问道。

这一问,齐刷刷迎来无数目光,更多的人围聚过来。

少年不由一笑,道:“在下出自南阳,与青州并无关系。牛兄,你不是知道吗?”

一众人顿时想起了‘孔亮’的来历,有些失望的继续转向太常寺大门。

但他们也没有放任少年离开,而是拥簇着他,将他挤在中间。

少年神色无奈,即便十四五岁,身高也与二十左右的同学相差无几,只能一同望着紧闭的太常寺大门。

等了不知道多久,太常寺大门始终没有打开,少年心里叹了口气。

他很想劝说身旁的同学,但在此之前已经劝说过,根本没有人听,索性也不废话。

又足足过了半个时辰,这些学生们似乎终于明白,孔融是不会见他们,愤怒中揣了大门计较,吵吵嚷嚷的陆陆续续离开。

少年终于解放了,先去买了书,回太学时候,恰好路过了招贤馆,不由得驻足观看。

招贤馆,是刘辩即位之初复起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招募人才,填补当时朝廷的大量空缺。

而随着刘辩、朝廷威望的逐渐恢复,尤其是‘大考’的异军突起,招贤馆已经实质弃用很长时间。

“公子,是要进去吗?”比少年小一两岁的书童见少年不动许久,不由得出声问道。

少年静静看着,道:“我听说,陈尚书时常来这里。”

书童转头四顾,道:“公子,是想见陈尚书吗?有主人的拜帖,公子可以随时去见的。”

少年默默无声,看了不知道多久,突然道:“等大考之后吧。”

说完,少年抱着书,走向御街。

御街上到处都是三三两两聚集的太学生,话语里‘曹操’二字几乎时时出现,仿佛所有人都在讨论‘曹操屠三城’一事。

“我听说,你们知道了吧?王廷尉调任吏曹尚书了!莫非是因为曹操一案?”

“我看未必,御史丞戏志才调任廷尉,戏志才可是颍川人,他对曹操早就看不惯,御史台查曹操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鸿都门的那些贱民,见了王……尚书了?还是戏廷尉?”

“不知道,那些贱民狡诈的很,一见我们就躲,根本不肯说!”

“哼,贱民就是贱民,哪里知道家国大义,是非忠奸!”

……

书童听着,不由得看向少年,道:“公子,你说,朝廷在拖什么?曹操犯了这么大的事,难不成就不想处置吗?”

少年没有说话,也没有看两旁,径直的走着。

书童很好奇,忍不住的走近一点,低声道:“公子,你说,这个案子,到底会怎么样?即便那曹操是陛下的宠臣,也不能都屠城了,还当做无事发生吧?”

少年从容不迫,慢慢走着,道:“我与你说,你不得说出去。”

书童双眼一亮,道:“公子,你还不知道我,我的嘴嘴严了!”

少年瞥了他一眼,目中闪过一丝笑意,道:“这件事的根本,并不是曹操做了什么,而是他为什么这么做。曹操是奉旨落实‘新政’中‘军政分离’一政,这是陛下的国政,是朝廷的决议,更是为了解决我大汉一大弊政,是必须要解决的。”

“今年是建安元年,陛下、朝廷下定决心,推动停滞的‘新政’,不说这屠城定有内情,即便曹操真的屠城了,陛下,朝廷也不允许曹操落罪。”

“曹操落罪,等于是陛下的‘新政’是错的,朝廷的命令是错的!陛下与朝廷,决不能接受!所以,曹操一案,自从发生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走向与结果。我料定,曹操是看准了,才做的。”

书童瞪大双眼,道:“公子,你是说,曹操是吃定了朝廷与陛下,所以这么干的?”

‘或许,是陛下与朝廷的授意也说不定。’

少年心里想着,嘴上道:“不然,谁敢在兖州屠城?河东有数万大军,兖州还有黄忠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