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贾诩之言(2 / 3)

汉家功业 官笙 2042 字 1个月前

。或许,这也是陛下不表态的原因。”

荀攸听着就来气,怒声道:“这曹操已然尾大不掉,我真的想不通,陛下为何一而再的袒护于他?我大汉文臣武将多如牛毛,少他一个曹操又如何!?”

荀彧看了他一眼,道:“近来杨公复起的传言颇盛,公达,你去请他离京吧。”

荀攸丝毫不意外荀彧知道杨彪的事,从容点头道:“好。那杨修作何安排?”

作为杨彪之子,四世三公的杨家,杨修备受瞩目。

荀彧道:“高阳令。”

荀攸一怔,旋即道:“好。”

不过,转而他坐直身体,目光灼灼,语气坚定如铁,道:“在王朗上任之前,我会做些安排,我希望尚书台不要有任何阻拦。”

荀彧,钟繇对视一眼,皆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那一闪而过的担忧。

荀攸的权力已经足够大,做了这么多年吏曹尚书,门生故吏怕是比袁、杨两家加起来都要多!

或许底蕴还远远不如,可他要是在这个关头,突击提拔任免一些,或许会引来王朗的强烈不满,甚至是宫里的审视。

“好。”荀彧点头道。

这种时候,他也不想与荀攸再起争执。

一个兖州、一个豫州,已经足够他头疼了。

钟繇见荀彧退让了一步,心里长长吐了口气。

荀攸脸上露出一丝微笑,道:“那就好。”

荀彧抬头,目光似穿过墙壁,看向了兖州,道:“大殿下还在兖州?”

钟繇瞬间想起来了,重重点头,道:“是。我听说,大殿下亲自巡视诸多河道,还拿出了蔡娘娘,太后娘娘给的钱,赈济灾民。”

“希望,不要决堤吧。”荀彧默默道。

今年的大雨来势凶猛,这才七月,多处河口便预警了。

要知道,过去几年,工曹一直在尽力修筑河堤,如果这样还决堤的,那只能说明朝廷投入的还不够。

但朝廷,也拿不出更多的钱粮来了。

钟繇,荀攸同样忧心忡忡,心中如坠大石,呼吸难受。

……

在荀彧三人担心着的时候,曹操已经离开山阳郡,在黄忠的亲兵‘护卫’下,开赴洛阳。

这些亲兵跟随在曹操等人一众人后面,亦步亦趋,并没有任何僭越。

曹操骑着马,身旁是曹昂、曹洪,乐进等人,而贾诩则坐着马车,跟在马后。

而原本朝廷派给曹操的那些人,比如审配,司马懿等人,早就被悄悄带走,不知去向。

曹昂回头看了眼,神情不安的道:“父亲,真的就这样回去吗?”

曹操络腮胡更为浓密了一点,狭长双眼眯起,静静看着前路,并未说话。

曹昂等了一阵,不敢再问。

但曹洪忍不住了,道:“司马,这样回去,凶多吉少,我们,还是再等等吧,看看朝廷到底想要怎么处置。”

曹操做的事,曹洪,曹昂都在身旁,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他们知道归知道,也能说得清楚,但同一件事,在不同的人,尤其是不同位置的人看来,完全是两件事!

‘曹操屠三城’已经传遍天下,在这样的舆论之下,朝廷定然会做出激烈反应。

以‘颍川党’对曹操的态度,这次定然会落井下石,将曹操置于死地!

曹操还是没有说话,骑着马,慢慢走着。

曹洪见他不说话,心里焦躁,可又不敢再问。

曹洪回头看了眼马车,马车里坐着的是白衣胜雪的贾先生。

这位贾先生与之前的郭嘉完全不同。

郭嘉虽然智计如妖,可为人亲和,与谁都能相处的极好,要是带壶好酒,他还能与抵足而眠,没有任何隔阂。

但贾诩不一样,这个人寡言少语,喜欢站在不远处,静静观察着所有人。

曹洪不喜欢这个人,因为在贾诩的目光下,曹洪好像没有穿衣服一样,十分不舒服,因此心里反感、厌恶。

他的这种态度,与绝大部分一样,曹操幕府中的文官武将,几乎没人喜欢贾诩,都离的他远远的。

纵使不喜欢贾诩,曹洪还是希望这个时候贾诩能走出马车,说一些话安抚他们的慌张,同时为他们入京,指出一条明路来。

但贾诩不是郭嘉,他没有出来,车帘摇摇晃晃,没有半点动静。

曹洪回过头,看向前面的曹操,满腹心事,一个字说不出口。

曹操走的不快不慢,后面的黄忠亲兵紧紧跟随。

一直到天黑,曹操才停下来,在一处山脚下休息。

直到这时,贾诩才下了马车,来到曹操等人边上。

一众人围着火堆,无声的吃着喝着,伴随着阵阵冷风,气氛忽冷忽热。

曹操用小刀剔着羊腿,火光照耀在他脸上,将他的影子拉的忽明忽暗。

贾诩喝着热茶,并没有说话,只是小心翼翼的,避免污渍溅到他的衣服上。

曹洪坐在他对面,看了他不知道多少次,使了多少次眼色,可贾诩就好像没有看到一样,始终一言不发。

“贾先生!”

曹洪忍不住了,猛的站起来,大声道。

“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