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贵客(2 / 3)

汉家功业 官笙 2258 字 1个月前

“公正严明,天下称颂。”荀攸脱口而出,不假思索。

谁人不知道,王朗与杨彪算得上是师兄弟。

王朗是杨家的门生,是杨彪留在朝廷里的唯一‘杨党’高官,继承了杨家的衣钵。

杨彪微微点头,摸着肚子道:“那就好那就好。”

荀攸猜不透杨彪的用意,也不想猜来猜去来浪费时间,索性直接点题,道:“王廷尉……杨公的来意是?”

杨彪脸上再次如菊花绽开,哦了一声,道:“是这样,我听说吏曹尚书空缺,我想为景升谋个前程。在位时,前瞻后顾,左右顾忌,不敢徇私,现在……哈哈,公达,见笑见笑了。”

荀攸心中暗惊,故作的面露惊讶,道:“杨公要举荐王廷尉为吏曹尚书?”

荀攸如何不惊,杨彪这个人虽然不得圣心,于‘颍川党’来说是不世大敌,千方百计打击杨家势力,阻止杨彪复出。可一旦杨彪真的有所动作,比如举荐王朗调任吏曹尚书,权衡考虑,宫里多半会给这个面子!

杨彪,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进京?

为什么来找他,而不是去找荀彧或者钟繇,而是来找他?

为什么要举荐王朗为吏曹尚书,杨家与袁家不同,向来低调,尤其是杨彪的性格,不管在位丞相之前,还是之后,笃行‘无为’,怎么去位多年后,反而明晃晃的直言要为‘谋私’了?

荀攸左右猜疑,还是摸不清杨彪的真实用意。

杨彪将荀攸脸上一闪而逝的惊疑尽收眼底,不动声色的笑呵呵的道:“见笑了。以景兴的能力,还是能胜任的。”

荀攸伸手拿起茶杯,目中沉思不断。

吏曹是他的大本营,是绝不会让给王朗的。但杨彪亲自来见他,开了尊口,不会没有底气。

他的底气在哪里?

荀攸心里越发猜疑,弄不清楚杨彪的底气在哪里,他便不能随意答话。

“杨公,是否已经举荐?”荀攸下意识的放下拿起的茶杯,抬头看着杨彪道。

杨彪摇了摇头,道:“尚且没有。”

荀攸越发猜测不透了,再次拿起茶杯喝了口茶,沉吟着道:“此事,还须陛下做主,我无权决定。”

面对荀攸的再一次试探,杨彪小眼睛眨了眨眼,道:“我听说,公达正在为曹操的事发愁?”

荀攸看着杨彪,暗自屏住呼吸。

发愁?我有什么好愁的?

曹操自取死路,即便我什么都不做也谁都救不了他!

这杨彪什么时候开始,学会了打官腔?

荀攸再次喝了口茶,道:“杨公,是为了曹操一事而来?”

杨彪双手抱着肚子,笑呵呵的道:“公达,有没有觉得,在朝野之中,看似拥簇无数,声势浩大,实则有被孤立之感?”

荀攸不自禁的皱了下眉头,道:“杨公,这是何意?”

杨彪道:“在曹操一事上,公达登高一呼,摇旗呐喊者无数,遍布朝野,声势不可谓不浩大。”

荀攸隐约察觉到了什么,道:“杨公误会了,曹操一事,起因皆是是曹操屠城,激起众怒,并非是我做了什么。”

杨彪摇了摇头,道:“公达,‘二台一府’,尚书台、御史台,大司马府,可有人主官上书?六曹九寺,可有主官发声?”

荀攸眉头皱的更多。

对于朝廷里的反应,荀攸比杨彪了解的更深,反驳道:“身为主官,自有其顾虑,岂能随意表态?”

杨彪看着荀攸,眼神里忽然闪过一丝嘲弄,道:“这般大事,换做以往,也会如此吗?”

荀攸终于察觉到了哪里不对劲了,心中惊恐,不由得坐直,与杨彪对视,道:“杨公的意思是?”

杨彪见荀攸开窍了,笑呵呵拿起茶杯,道:“公达,可愿举荐?”

举荐?

荀攸一怔,旋即反应过来,是要举荐那王朗为吏曹尚书!

这怎么可能!

吏曹是荀攸起家,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他作为‘颍川党’魁首的真正原因!

吏曹可以给任何人,就是不能给王朗!

在朝廷之中,真正对‘颍川党’起到威胁的,也就是杨彪留下的‘杨党’。

在去年的无声争斗中,‘颍川党’其实吃了闷亏,让王朗得以保存,并且借机坐大,迅速整合杨党。

是以,杨党是‘颍川党’的头号威胁,又怎么会将吏曹这样要害的地方交给王朗?

荀攸沉默。

成年人的沉默,就代表着拒绝。

杨彪浑不在意,抚摸着大肚子,道:“公达,可想坐那个位置?”

荀攸听得懂,却道:“杨公,还请直言来意。”

猜来猜去,荀攸惊疑之中,也有些不耐烦了。

哪怕你杨彪再如何,他荀攸现今也不差!

杨彪将荀攸的情绪看在眼中,胖脸如常,道:“公达是不是忘记了,文若能够上位,是我举荐的。将来的下一任,也须有文若举荐,这是丞相交替的秘密。”

荀攸对杨彪的话,心里嗤之以鼻。

即便他将来上位,需要荀彧的举荐,以他与荀彧的关系,有一万种办法,根本不需要杨彪这个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