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天色(2 / 3)

汉家功业 官笙 2043 字 1个月前

着重说给王朗听。

人都抓走了,左栗又环顾了一圈,颇为施施然的离去。

钟繇一脸严肃,若有所思。

是以,这个案子,只有御史台与刑曹可以分辨了。

刘辩继位后,中央官制可以说是一变再变,抬尚书台、贬低九卿,废罢三公、复设丞相,御史台、廷尉府等权责不断划分等等。

最后,杨彪看着他,道:“你说,陛下是不是暗示我该致仕了?”

“父皇撒谎!”

刘协这会儿上前来,稍稍沉吟,低声道:“陛下,是否该明旨?太常寺下辖鸿都门学、太学,事关年底祭礼,应当早点结案。”

而且,水面下,还不知道藏着多少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的龌龊。

他左思右想,还是摇头,道:“朝廷里,没有可以接替你的人选。朱儁,刘虞已经离京,那张温更不可能。如果真的要替换你,至少要先一步充实尚书台,以作铺垫才对。”

杨彪顾不得其他,先是大口大口的喝了一壶冷茶,这才瞪着双眼,将鸿都门学的事情,事无巨细的与王朗说了。

荀攸看了他一眼,神情凝色的道:“只要想查,不会拿不到证据。问题在于,宫里的是怎么考虑的。”

洛阳城的朝野,对这位‘无为’丞相的观感很复杂,一部分认为杨彪‘贤明豁达,不逐名利,周公复世,伊伊再生’;而另一部分,认为他‘尸位素餐,无为怯懦,浑浊庸碌,独善其身’。

左栗见没人说话,微笑着轻轻一挥手。

杨彪看着两人,心里一咯噔,越发的挺起大肚子,作威严状。

刘协不敢说话了,目光看向继续吃着糕点的刘愈,心里暗想:整个大汉朝,就没有人能劝说的了这位皇兄吗?

刘辩带着小家伙,满洛阳的转,想让他玩个尽兴。

刘辩拿过来,放到嘴里,目光看向前面,心里在思索着这个契机。

左栗一脸恭谨的微笑,环顾众人一圈,道:“诸公,若是为难,此事,交给小人如何?”

杨彪心里一咯噔,脸色都变了,语气带着颤抖,道:“废罢丞相?”

王朗紧拧着眉头,满脸苦思。

杨彪小眼睛瞪的溜圆,一甩手,大声道:“好好好!你们果然都是我朝的能臣干吏,我这就回去写请辞奏本!”

等左栗走远,伏完忍不住的上前,与杨彪道:“丞相,这件事,还请你多多转圜。”

伏完望着他的背影,只得转向司马儁与钟繇。

荀攸一惊,失声道:“不可能!”

伏完心里暗叹一口气,强烈的不安感,令他无所适从。

龙椅坐的久了,刘辩越来越发现,他对很多事情力有不逮,哪怕他三令五申,多次巡视,可还是发生了这种事。

王朗一直紧拧着眉头,道:“他还不够资历。我的意思是,陛下或许想要对朝局再次进行变革。”

伏完是万不想接的,这个案子明显宫里十分震怒,强忍不发,谁知道在酝酿什么雷霆。

边让在一旁铁硬着脸,根本不敢插话。

不为做官的确实有,而且不少,但说从一开始就没有这个心思的,那便是凤毛麟角了。

边让看着边勇被带着,也知道黄门北寺狱是什么地方,迟疑再三,还是向着杨彪的背影道:“丞相,此事,本是小案……”

伏完,司马儁,钟繇等人一惊,这时候可不能让杨彪走。

“没事,过一会儿就好了。”刘辩笑着与刘愈道。

左栗打断了边让的话,笑眯眯的道:“不知明天是否有空,到我黄门北寺狱坐一坐?”

伏完,司马儁,钟繇看着左栗,下意识的警惕起来。

不等他们说话,不远处走来一个脸色雪白,笑眯眯的年轻人。

杨彪并不畏惧左栗,冷哼一声,道:“我希望伱说话算话,不然官司到到御前,本相也绝不退让!”

不等其他人多想,荀彧却道:“我担心丞相。”

荀彧最稳沉稳镇定,道:“这件事,你们怎么看?”

伏完皱了皱眉,司马儁的话是有道理,不由看向钟繇,这位主‘审’,基本上可以排除。

杨彪稍微想了下就道:“怎么变?”

戏志才病恹恹的裹着衣服,道:“鸿都门学,太学的事情,御史台接到不少举告,一去查便不了了之,拿不到任何证据。这次也就是陛下撞见了,等去查,除了那边勇,朱力的两个口供,怕也不会有什么证据。”

“父皇,”

‘九卿’是惯常说法,经过改革,现在‘九卿’只有七寺。

两人皆是无言,不想沾边。

边让的名声在蔡邕之上,不同在于,蔡邕热衷于名利,自灵帝以来,一直是权贵的座上宾,哪里有热闹哪里必有他。而边让是潜心治学的学问大家,享誉海内的大儒。

总得来说,希望杨彪走人的居多。

杨彪这才暗松口气,仍旧忐忑,胖脸沉凝不减。

朝野里很多‘消失’的人,都在黄门北寺狱里。

刘愈嗯了一声,递了一块糕点给刘辩,道:“父皇吃,吃了就不生气了。”

刘辩心里莫名的越发恼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