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丁原与吕布的父子嫌隙(2 / 3)

汉家功业 官笙 2829 字 1个月前

州牧朱儁以及武威将军曹操,青州的黄巾军被曹操杀的杀、降的降,仍有不少还在坚持叛乱。

朱儁以及曹操一面要保持高压,一面要安抚民生,可以说完全腾不出手,深陷其中。

刘辩若有所思的点头,道:“已经快十月了。黑山军要么彻底疯狂,要么退兵,大司马府是怎么判断的?”

卢植看了皇甫嵩一眼,道:“陛下,大司马府认为,暂且不用派兵支援。”

刘辩一怔,目光审视着两人。

以往,都是他故意拖着,现在,大司马府反而淡定了?

卢植看着刘辩的目光,抬起手,解释道:“陛下,十倍围之,五倍攻之,倍则战之。巨鹿城内有精兵六万,加上涌入的青壮,十万有余。黑山军号称八十万,可用不到十万之数,围攻数月不下,臣以为,朝廷完全不用担心。”

刘辩面露释然之色,道:“便依大司马府之意。那,剿匪事宜怎么样了?”

年前,刘辩便命大司马府制定了剿匪事宜,力争年底之前,并州、司隶,兖州彻底剿除匪患,为‘新政’争取一个良好的环境。

皇甫嵩道:“回陛下,并州境内匪患基本消除。司隶唯有三辅以及河内还有些乱象,年底之前,应该能够平定。兖州有些复杂,臣请多宽容一些时间。”

三辅之地之所以难以根除匪患,除了因为羌人以及黄巾军之乱,将三辅之地打的稀碎,还有去年的地震,众多吃不上饭的百姓呼啸而起,纵横为匪。

至于河内,则是因为临近冀州,黑山军时有寇掠,而且还有不少黑山军盘踞在山林中。

而兖州更为复杂,西面是司隶的河内郡,北面是冀州,南面是豫州,东面是青州,四面皆乱,难以独善其身。

刘辩知道情况,点头道:“兖州可以容,司隶不可以,必须要在年底前平定所有匪乱。司隶都乱,天下何以为表率?”

“臣等领旨!”皇甫嵩,卢植抬手道。

刘辩嗯了声,又翻了翻身前的奏本,刚要说话,便见刘绍爬向软榻边缘,吓了一跳,连忙起身跑过去,将他抱住,又见另外两个小家伙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这才转身与两人道:“将董卓的太尉给免了,传令给他,要他进驻梁国。”

皇甫嵩闻言,只是一想,便道:“陛下,这么一来,董卓便到了袁绍的身后,臣恐他们打起来。”

“未必,”

刘辩抱着刘绍,稍稍掂了掂,想要哄他睡觉,道:“给董卓,给袁绍,增加点压力,不能让他们太舒服了。”

皇甫嵩明白了,抬手道:“臣领旨。”

刘辩点点头,道:“今天就到这里。该布置的布置一下,司隶,并州,兖州不能再有大乱。”

这三地,该乱的都乱的差不多了,现在是由乱向治,必须要稳!

皇甫嵩,卢植站起来,抬手道:“臣领旨、告退。”

等两人走了,刘辩抱着小家伙来回走了几趟,目光骤冷,道:“左栗无能,比皇甫坚长差远了。传话给他,命他拿出手段来!”

潘隐不动声色上前,道:“小人领旨。”

刘辩摆了摆手,抱着小家伙,看着墙壁上的冀州地图。

巨鹿被他用红笔圈了起来,异常显眼。

‘不会守不住吧?’刘辩心里低语。

几乎所有黑山军都出动了,在冀州攻城略地,巨鹿被数十万大军围攻。

与此同时,巨鹿,西门。

应劭站在城头,看着潮水般退去的黑山军,面沉如水,双眼里尽是忧虑之色。

张辽匆匆上来,道:“使君,那张燕好像出现了。”

应劭转过头,神情已经变得从容自如,淡淡道:“我知道。”

张辽神情凝重,道:“使君,从目前来看,围困巨鹿的,怕是少数有五十万人,能用的青壮,有十多万!”

应劭见赵云,夏侯惇赶过来了,握着佩刀下楼,微笑着道:“这黑山军从夏收打到秋收,足足几个月,数十万人,这得多少钱粮?冀州今年四乱,秋收并没有多少,幽州,并州,青州,他们也劫掠不到。你们觉得,他们还能撑多久?”

张辽闻言,紧绷的脸色稍稍放松。

赵云,夏侯惇对视一眼,跟在他身后,道:“使君,城内,我们的粮草也坚持不到一个月了。”

城内六万大军,还有十多万百姓,每天都是巨大的消耗。

应劭朗笑一声,大步下了城楼,道:“再有一个月,就该下雪了。”

张辽,赵云,夏侯惇等人心头大松,跟着笑起来,抬手道:“使君睿智。”

应劭走在前面,微笑不语,只是双眼凝色越发浓重。

到了晚上,天色黑透,一处不起眼的别院。

全院没有一丝灯光,只有院后一个小房间内,才有一盏幽暗的烛灯。

这点灯光四周,居然坐了十几人。

为首的是巨鹿大姓孙氏家主孙伉,四十多岁,眉宇如霜,神情冷色,低声道:“事情,你们都知道了。官军在城中的粮草坚持不到半个月。而城外黑山军已有百万,巨鹿陷落是早晚的事情,你我等还得为宗族考虑。”

其他人相互对视,其中一个人道:“孙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