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曹操的路(2 / 3)

汉家功业 官笙 2006 字 1个月前

么阴谋阳谋来,没想到居然这般小儿科。

“不过总归是有用。”

刘辩点点头,多少有些欣慰,陆陆续续的有人出来做事,用不着他冲在最前面了。

潘隐没有说话,等了一会儿,拿过一道文书递给刘辩。

刘辩接过来,只是第一眼,迅速认真起来。

这是丞相府宴客的宾客名单,虽然有不少生僻字,但刘辩从姓氏上依然看出了不少端倪。

杨家邀请的这些在野的世家,是大汉有名有姓,甚至是最为顶尖的世家大族,自然,那些小门小户根本不配进丞相府的门!

看着一个个熟悉陌生的名字,有些姓氏比较特别,如司马,公孙,诸公,羊等等。

他还是小看了杨家的影响力!

难怪后世的袁家那么显赫,袁术、袁绍分占两地依旧是数一数二的大势力,但凡他们齐点心,或者懂得收敛一点,膨胀的不那么快,大汉天下,毫无疑问的将改姓袁!

绝对不会像曹操那样辛苦,甚至不会成为第二王莽!

一时间,刘辩脑海里转过了无数念头,直到感到一丝寒冷,这才陡然惊醒。

抬头看去,不知不觉间,天空飘起了雪花。

刘辩对雪有种特别的喜好,尤其是喜欢雪中漫步,听着脚下咔嚓咔嚓的声响。

伸手接着一片雪花,刘辩看向刘璋,心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军演!

强大的军演,足以震慑一些人的不臣之心,令他们收敛,给他腾出更多的时间来!

刘辩想到这个,脸上的笑容抑制不住。

刘璋虽然低着头,实则一直悄悄观察着刘辩,见他沉默这么久,神情变幻不断,这会儿又冒出古怪笑意,心里咯噔一声,连忙低头。

有了军演这个主意,刘辩心中大定,站起来,道:“卿家,走,随朕散散步,跟朕说说益州的情形。”

刘璋连忙跟着起身,一脸憨厚的道:“是。”

刘辩走出亭子,地上还没有雪,漫步走着,看向北方。

东北方向,荀攸正带着皇甫坚长以及三百不到的禁军,护卫着应劭出魏郡入邯郸,直奔巨鹿。

应劭很是瘦弱,脸角细长,面容寻常,神情平淡,唯有胡子十分浓密。

他抬头看了眼天上不断飘下的大雪。

荀攸见着,上前道:“使君,估计还有三天就能到邺县。”

邺县,冀州治所。

应劭没有回应,神情毫无波动。

荀攸之前与应劭见过几次,倒是没想到,他是这样一种平静如水的个性。

‘也不知道他能不能稳住冀州。’荀攸心里不禁担心。

冀州的重要性,不止是盐政,而是‘中国’的正中,九州之首,关乎国运!

突然间,皇甫坚长打马上前,低声道:“荀尚书,有些不对劲。”

荀攸心中一惊,转头四顾,见大雪飘飘,空无一人,道:“有什么发现?”

皇甫坚长道:“太安静了,这里应该有匪盗才是。”

冀州是黄巾军起事的地方,虽然几经平定,但冀州基本也被打的破烂不堪,不止是朝廷控制不力,地方的州牧、太守也使不上力。

十室九空,盗匪横行。

荀攸神色暗凝,道:“你多派些人探查,今夜不休息,先进巨鹿再说。”

皇甫坚长面容冷静的点头,回头招过史阿,旋即十几匹快马分头奔出。

应劭余光看了眼,默默无声。

荀攸沉色不语,心头渐渐起了不安。

他们虽然一路隐藏身份,从不与人接触,但从洛阳一路走来,难免消息走漏。

不管是匪盗还是居心叵测之辈,他们这一行人,都是肥肉!

走了好一阵子,一匹快马飞奔而回,落地单膝跪地,大声道:“回禀使君、荀尚书,前面十里处,有一群人堵在必经之路之上,看样子是匪盗。”

荀攸神情顿冷,急声道:“有多少人?”

士兵稍稍迟疑,道:“目测至少有两千人。”

两千!

所有人变色,他们才两三百人!

只有十里,他们回头都来不及!

荀攸心中一阵急思,向着应劭道:“使君,不如,下官引开他们,使君带一些人趁机穿过,我们在邺汇合。”

应劭无动于衷,看着前方,道:“伱确定是匪盗,不是什么人假扮?”

士兵立即道:“那寨子起码有五六年了,不像是新建的。”

“荀尚书,我们单独聊几句。”应劭转头与荀攸说的,神情平淡,语气平淡。

荀攸沉着脸,点头。

两人骑着马,走出很远。

应劭道:“我只身前来,无兵无粮,恐难立足,我想招降这群匪盗。”

大汉的军队,多以招募为主,而在战争进行中的时候,招降匪盗以充兵员,也是惯常行为。

荀攸怔神,万万没想到,应劭居然打了这种主意!

他只有不到三百的禁军,想要招降两千人,可不是空口许诺就能办到的。

应劭见荀攸不说话,抬起手道:“还请荀尚书助我。”

荀攸神色沉如铁,心里在想着各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