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宣战(2 / 4)

汉家功业 官笙 3211 字 1个月前

“本宫不用你说,”

何太后冷哼一声,道:“你是说,这点小事情,要本宫去找你们陛下说吗?”

王允闻言,脸色绷紧,欲言又止。

他心底清楚的很,与何太后争辩,没有任何好处,也只会适得其反。

但‘裁减冗官’是他目前在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他立身于朝,立望天下所在!

任何人,都不能令他退缩!

何太后见王允不肯给话,脸色变得难看,道:“说话!”

王允沉默了片刻,道:“太后,裁减冗官乃是国政大事,臣无法应允。”

何太后闻言,气的五官都扭曲了,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人敢这么跟她说话了!

唐姬一见,连忙低声劝慰道:“娘娘息怒。”

何太后哪里息得了,但王允是当朝重臣,她也不能随便把他怎么样,怒气无处发泄,就更令她愤怒了,大吼道:“滚出去!”

王允心头沉重,抬着手道:“臣告退!”

不等王允转身,何太后已经拉着唐姬道:“派人去叫辩儿回宫。”

王允听着‘辩儿’,暗暗皱眉。即便你是当朝太后,皇帝生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随意的称呼。

但他没有说,离开永乐宫。

来到门外,看着昏暗的天色,王允默然无声,脸上中出现一丝惆怅。

朝廷里,处处是昏官庸吏,奸邪阴滑之辈。这次得了旨意,他本以为可以放开手脚,有一番作为,却不曾想,尚书台内,从杨彪到六曹尚书,再是外面的九卿、司隶校尉等等,一个个都与他作对,处处掣肘,令他步履蹒跚。

现在,宫里的太后都亲自下场了,他还能怎么办?

但是转瞬间,王允神色一定,目光中的惆怅消失不见,大步返回尚书台。

尚书台内,十分的安静,除了偶尔走动的声音,每个值房都很安静。

王允走进来,虽然看不到人,却能感觉到无数眼神在他身上。

漠然着脸,他走进了值房,从桌上拿出‘冗官名录’,翻开看去,从上到下,足足有近千人。

王允看着,好一阵子,他看向手边的另一本。

这是洛阳城外的,也就是各州的‘冗官名录’。

王允目光沉肃,心中决意一个不减!

荀攸的值房内,几个侍郎正在议事。

“尚书,并州的补缺已经上报上去,目前还没批准。”

“封赏的钱粮,还差一部分。”

“各曹拟定的补选,本已经拟定好,都被王公给打了回来……”

荀攸听着,却忍不住的看向王允值房方向。

永乐宫的事,几乎传遍了尚书台,荀攸心里在想,那位刚愎自用,毫不知变通的王公,会不会有所折中?

一个小吏进来,在荀攸耳边低声道:“李尚书进了王公的值房。”

荀攸摇了摇头,道:“明日陛下回京,汇总给我,我奏禀陛下。”

众侍郎对视一眼,道:“下官等遵命。”

与这里隔了几间房,是小吏们的大值房,对于王允进永乐宫一事,正在随口议论。

“你们说,有太后娘娘施压,王公会怎么办?”

“太后都出面了,王公还能坚持裁减不成?”

“我看未必。裁减冗官一事,现在闹的满城风雨,王公要是轻易退缩,那就等于是认错,这尚书台,还能待的下去?”

“还不回头,等着罢免吗?”

“依我看,王公多半会低头,大不了就少裁减一些人,这边给陛下交差,那边又结好了那么多大小官员,两面讨好,以前不都是这么干的吗?”

一众小吏皆深以为然的点头。

他们虽然品佚低,但相比于那些大人物,在九卿、尚书台的时间反而更为长久,少则数年,多则十数年、数十年。

在一片静谧中,尚书台迎来了散值。

尚书台现在的人手众多,大大小小的值房都是人,林林总总竟然高达二百人。

出了尚书台,走在出宫的路上,很明显的分成了几个部分,凑在一起,聊的是热火朝天。

王允从值房出来,耳边充斥着各种声音,他恍若未觉,人群在身前身后,隔的很远,孤零零一个人。

杨彪是最晚走的,一回到杨府,径直来到王朗的小院。

王朗正在专心致志的写着书,杨彪来到他对面,也不说话,开始煮茶。

王朗也没理会他,自顾的写着。

好一阵子,杨彪将茶杯递给他,探头看了眼,道:“你心浮气躁,著什么书,入仕吧。”

王朗近来入仕的心确实有些强烈,但还是迟疑不决,心头隐有不安。

他拿起茶杯,喝了口,淡淡道:“又出事了?”

杨彪一笑,脸上肥肉颤抖,道:“不是我,是王子师。他裁减冗官捅了马蜂窝,现在朝野都在弹劾他,吏曹的荀尚书直接跟他对上,差点撕破脸。”

王朗见杨彪满脸得意,摇了摇头,道:“王子师要是被赶出尚书台,你觉得是好事?”

杨彪抱着茶杯,笑容不减,道:“当然是好事,至少没人在我背后捅刀子了。”

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