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吾皇万岁(2 / 3)

汉家功业 官笙 1878 字 1个月前

肥润圆脸不动声色,抱着手,直直看着前方。

王允漠然着脸,心里在想着怎么单独面圣,怎么将杨彪等人的无能阐述上去。

荀攸,钟繇,何颙等人凑在一起,低声议论着。

按照规划,这一天都是盛典,有各种祭礼,需要确保万无一失。

一直等到天色大亮,刘辩的御驾才出现在众人的视野里。

不知道多少人踮起脚尖,甚至有百姓聚集在城头,遥遥的等待着。

又过了足足半个时辰,禁军先一步抵达,两边侍立,警戒。

刘辩的御驾,缓缓近前,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抬着手,屏住呼吸,静静恭候。

直到近前,杨彪高抬着手,朗声道:“丞相杨彪,率领百官,恭贺陛下大胜匈奴,凯旋而归,大汉威武,吾皇万岁!”

“大汉威武,吾皇万岁!”

“大汉威武,吾皇万岁!”

“大汉威武,吾皇万岁!”

他身后的百官,跟着深深拜下,声音齐整,如雷如鸣。

刘辩坐在御驾上,微笑不动,道:“众卿免礼!”

“谢陛下!”一众人声音朗朗,直入云霄。

刘辩坐在御驾上,缓慢进城,目光将这些人的表情尽收眼底,心头震动,双眼幽静。

他想了很多事情。

历史上董卓入京、李儒逼他自尽、曹操迎刘协归许、曹丕代汉。

‘有朕在,我大汉,永不灭!’

刘辩双眼灼灼,心志坚定如铁。

“陛下万岁!”

一进城门,两边围满了百姓,纷纷喊叫起来。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有耄耋老(o)者(zhe),有青壮男女,也有孩提儿童。

刘辩一眼扫过就知道不是事先安排,忍不住的坐直,走了一阵,他从御驾上站起来,与两边的百姓挥着手。

他的这个举动,令两边的百姓更为震动,呐喊声如雷鸣般响起,冠盖洛阳城。

更有百姓振奋不已,要冲过来。

两边禁军吓了一跳,横起长枪阻挡。

“陛下!”

“陛下!”

有个五六岁左右的孩童,双手被架在长枪上,还在挥动小手,稚嫩的叫喊,异常突出。

刘辩看着他,想了想,从腰间解下玉佩,扔给他,大声道:“送给你,将来做将军,代朕出征,封侯拜相!”

小孩一把接住,反而愣住了,回头看向身后的父母。

年轻的父母也是大惊失色,哪里想到皇帝陛下会送他们家小孩玉佩这样的特殊之物!

两人惊慌失措,连忙按住孩子,跟着跪下,大声道:“谢陛下!谢陛下!”

刘辩摆了摆手,随着御驾继续向前。

但百姓们更加激动了,呼喊声不绝,后面尾随,前面堵路,若不是禁军极力开道,简直寸步难行。

御驾行驶的十分缓慢,刘辩将能送的东西都送了出去。

一处茶楼的二楼,王朗站在窗口,默默看着,心里对于不出仕,产生了动摇。

斜对面不远处一个酒馆,有个披头散发的酒鬼,摇摇晃晃的出来,望着御驾,听着百姓呼喊,怔在原地出神。

而在百姓的人群中,周家父子见着这一幕,忍不住的对视一眼,想要说什么,却淹没在山呼海啸中,只能住嘴,专心观望着御驾上的刘辩。

御驾边上,分别是人高马大,重甲罩身,黑着脸的典韦、一身银甲,英姿勃勃,俊逸从容的赵云。

刘辩站在御驾上,保持着微笑,心头震荡不休。

好不容易到了朱雀门,百姓仍旧在尾随,高声呼喊不断。

刘辩转过身,挥了挥手,朗声道:“都回吧。”

简简单单三个字,引发了更大的声潮,几乎所有人都神情激切,语气高昂,不肯离开。

刘辩又摆了摆手,随着御驾进宫。

而身后的杨彪,王允等人,哪怕再有心思,此刻也是满怀激动,久久难以平息。

刘辩进了宫,来到却非殿,就有中黄门、宫女捧着冕服在等着了。

现在要开始各种祭典了。

“哎。”

刘辩忍不住的叹了口气,想起了登基大典的那一天的可怕折磨,差点没把他累死。

“辩儿,辩儿……”

刘辩刚换好衣服,何太后与唐姬就来了。

何太后冲过来,一把抱住刘辩双臂,语无伦次的道:“好好好,我辩儿果然会是个好皇帝,比你父皇还好,好好好……”

刘辩微笑,心里在想,他那便宜父皇好在哪?

唐姬俏脸绯红,抿着嘴,双眸如水的注视着刘辩。

荀攸急匆匆赶过来,行礼后道:“陛下,先开始祭祀先帝庙。”

因为董太后欲回京,又引得有心人回忆起了先帝要废嫡立幼一事,是以,荀攸安排很多盛大的祭礼,以冲淡谣言,熄灭某些人的妄念。

刘辩点点头,与何太后道:“母后,等祭礼结束,朕再去看你。”

“嗯嗯,你快去快去。”何太后连忙挥手道,双眼既是欣慰又是骄傲。

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