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嗣子纠纷(2 / 2)

季汉大司马 周府 1765 字 1个月前

曹趋步出殿,曹丕谈笑风生,不见任何心中芥蒂。

“兄长为尊,先请!”曹植抬手说道。

“三弟请!”

“兄长请!”

曹丕拉起曹植、曹彰的手,笑道:“既是兄弟,何必如此见外,当是同行。”

“哈哈!”

望着三子的背影,曹操露出满意的笑容,思忖道:“子桓心胸开阔,诸子皆不如也!”

思虑间,曹操取过案几上的竹简,便要浏览。

杨修趁机奉上文书,说道:“大王,劝民禁买蜀锦令文已草就,修于文书上列有三条细则,请大王过目!”

“哦!”

曹操接过巾帛,浏览几下,惊讶道:“德祖下笔竟如此之快?”

“请大王批复!”杨修递上毛笔,恭敬说道。

“咦!”

曹操持笔望文,不知如何下手更改,惊讶道:“莫非德祖提前备有腹稿,巾帛上近千字文章,孤却不知从何入手?”

杨修不卑不亢,拱手说道:“启禀大王,蜀锦之风日盛,臣多为忧虑。前日,修偶与子建公子相遇,谈及此事。三公子大为感叹,言诸葛善治国,若不遏蜀锦之风,不消多时,朝堂上下诸卿当多着蜀锦。”

“南贼官营蜀锦,从中牟取暴利,以为军资,充实府库。待贼北伐时,我着蜀锦,敌披甲胄,此当谓资敌也。修不敢专功,以上所思,多有三公子之见解。”

曹操捋着胡须,感慨说道:“想不到子建竟有如此之才!”

“孤着实小瞧子建了!”

见曹操这般言语,杨修决定趁热打铁,拱手说道:“仆之才若比子建公子,则不过鸟雀之于大鹏而已。”

“嗯?”

曹操端着水杯,面露思虑之色。

见曹操如此,左右近臣神色不一,司马懿与陈群对视一眼,略有紧张之色。贾诩低垂眼眸,神色不变。

“聪明智达,文章绝伦,胸怀大志,为国思量。当今天下贤才君子,皆愿从其游而死。子建公子乃上天所以降福于大魏也!”

杨修躬腰进言,说道:“恕仆斗胆,大王开国立基,然无王太子,此与礼不合,望大王早思太子之事。”

“哈哈!”

曹操从榻上起身,笑道:“孤亦深爱子建!”

“大王此言当大利国家社稷!”

寻机,丁仪趋步出列,跪地而拜,说道:“子建公子礼贤下士,能得人心。大王若立子建公子为嗣,朝廷幸甚,天下黎民幸甚啊!”

丁仪,字正礼,沛国人。父丁冲曾为曹操立下大功,曹操常是感激丁冲。

丁冲去世后,曹操欲将爱女清河公主嫁与丁仪,故与曹丕商量。曹丕嫌弃丁仪的眼睛不好使,劝曹操将清河公主嫁与夏侯楙。由此之后,丁仪深恨曹丕,故与曹植亲善。

在清河公主嫁与夏侯楙之后,曹操分别与丁仪、夏侯楙交谈,大为感叹,直言即便丁仪两只眼都瞎了,也要将女儿嫁给丁仪,何况丁仪只是眼睛小。

从此之后,曹操对曹丕也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曹丕的识人能力不行。

曹操看向陈群、司马懿等人,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陈群不敢犹豫,拱手说道:“此乃大王家事,臣不敢妄言。然立嗣之事,事关天下安危,望大王不宜草率而定。”

“今天下南北分治,刘备有雄才,诸葛善治国,霍峻通兵略。南贼三者,是为大王之仇敌。刘备与大王岁近,及观后继者,必托大事与诸葛、霍峻。若我朝废长立幼,引起朝政动荡,此必被南贼所趁。”

“况且子桓公子天性仁孝,知文善武,深得人心,辅佐丞相以来,并无过失。大王若欲改立子建公子为嗣,群恐诸臣当有异议!”

“臣附议!”司马懿说道。

曹操抚须踱步,思考立嗣之事。他已六旬出头,继任人之事不能不考虑。

他之前有考虑过立曹丕为嗣的念头,然曹丕的军政能力渐渐让他不能满意。在这过程中才华过人的曹植让曹操颇是喜爱,且其性格也对曹操胃口。

若从感性角度考虑,曹操会立曹植为嗣;但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曹操会选择从政的曹丕为嗣。

感性与理性的纠缠,让曹操难以下定决心。

踱步半响,曹操看了眼不发表意见的贾诩,挥手说道:“卿等且退,容孤深思。”

“诺!”

(本章完)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