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曹刘双雄(2 / 4)

季汉大司马 周府 3197 字 1个月前

据城反叛的梅成畏惧曹军的兵势,但又不想归降曹操,于是向于禁诈降。于禁轻信梅成真心归降,于是不以为备。梅成寻了个时机,舍弃老弱男女,率帐下三千部曲,抄小路投靠陈兰。

陈兰接应到了梅成,同时也派人向雷绪通报了一声。

“伯达且坐!”

陈兰为给饿了好一天的梅成端上饭菜,问道:“曹军怎么回事?”

梅成不顾礼仪,大口吃着饭菜,说道:“曹操来得太快了,让张辽趋兵速行,陈策根本来不及反应,直接被张辽杀了。于禁那厮进军速度也快,我才刚收到陈策的消息,他就率大军抵达六安不远。”

喝了口酒,咽下米饭,梅成叹气说道:“幸亏我聪明,诈降于禁,趁机跑了出来。可惜部曲族人全被于禁扣留,左右仅剩下三千部曲。”

陈兰见梅成将碗吃的干干净净,挥手又让侍从盛饭,安慰说道:“能逃出来就好,只要手上三千部曲在,早晚有天能救回族人家眷。”

“陈兄,成准备率部翻过大别山,南下去投玄德公。你呢?”梅成问道。

陈兰苦笑了一声,说道:“如今之势,不投曹,便归刘。曹操欲迁民众北上,故我不愿投之。我欲先入灊山,躲避兵戈。若是不成,便去寻雷子端一同去投玄德公。玄德公那边,我已派人送信求援了。”

陈兰、雷绪早些年盘踞在灊山,灊山可以说是陈兰的老巢。随着势力的膨胀发展,陈兰入主灊县,雷绪则是率族人留在灊山。

陈策、陈兰、梅成、雷绪四位江淮巨寇,并无从属关系,但关系交情尚可,乱世中抱团取暖而已。

顿了顿,陈兰说道:“今时兰已让部曲携家眷同行,子端估摸也已派出军士接应。伯达且与部曲休息,届时一同而行。”

“好!”

少顷,侍从来禀报,说道:“启禀家主,雷将军派了雷修、雷远两位公子前来接应,二人各领轻兵千人。”

陈兰听是雷绪的两个儿子,感叹了声,说道:“子端常年患疾,卧病在榻。所幸长子与次子续之出众,否则亦是难以服众。”

“且让二位公子休息片刻,待时辰至,便起程出发。”陈兰吩咐道。

“诺!”

乱世人心难测,雷绪生病时,陈兰曾窥视过雷绪帐下的部曲。但雷绪膝下长子雷修有勇、二子雷远有胆,最终让陈兰打消了吞并的心思。

江左,吴县州府。

张昭、糜竺、赵云、陈到等文武将吏,或峨冠博带,或是披甲带胄,分坐两侧。

刘备坐在榻上,神色肃然,说道:“曹操言统十万大军南下,又分讨江淮义士。陈策兵败被斩,梅成、陈兰逃入灊山避难,向我我等求援。不知诸位以为如何对之?”

“这”

听闻此消息,张昭与左右士人低声讨论,似乎对曹操南下的消息颇是忧虑。

刘备环顾众人,见张昭如此神情,笑道:“不知长史有何高见?”

刘备捏着鼻子让张昭出任长史,属实是无可奈何。但曹操再次南下之际,刘备想看看张昭有何态度。如果张昭劝他投降,刘备真就准备把张昭扔到建安的山沟沟里。

张昭自然不知刘备心里的打算,清了清嗓子,说道:“启禀主公,曹操兵马虽众,但不足为惧。其无舟舸,我军屯驻濡须口,足以据之。”

“且雷绪、陈兰等江淮义士,心怀我江左,与主公联络多时,今避难灊山,或可派猛将率众援之。接应义士及其帐下部曲族人,以免让曹操所掠得。”

刘备向张昭投去赞许的目光,他不悦张昭之前劝刘琦投降的行为,但从现在张昭的表态,让刘备甚是满意。就怕自己帐下的众吏之长,忽然站出来说打不过要投降。

“孔明、子敬有何见解?”刘备问道。

诸葛亮轻抚羽扇,说道:“曹操豪言十万大军,但以亮观之,曹操何来十万大军?”

“金口之战,兵马十不存一,大将乐进、程昱、娄圭、路招等皆战没于江汉,曹操狼狈逃回中原,已是侥幸。仲邈居南镇,襄樊兵马必然又是不少。”

“以曹操奸诈之秉性,亮以为曹操帐下兵马远不足十万,或有五六万尔。主公可起江左四郡之士,屯于濡须口,与曹操对峙。时可遣偏军去救雷绪、陈兰等江淮义士。”诸葛亮说道。

刘备初掌四郡才几个月,地方官吏人员还没摸透,各郡士卒以及曹氏降卒人数看似多,但论实际战斗力是真不高。

此前刘备向刘琦书信,便是担忧这件事。今时他听诸葛亮分析曹操帐下兵马的真实数目,心中顿时稳了许多。

如果曹操真率了十万大军南下,与他来争濡须口,估摸他可能真会摇人,让刘琦派人前来支援。

待诸葛亮讲完,鲁肃补充说道:“主公,鄱阳郡临近灊山,或可书信一封,让霍鄱阳遣军士支应粮草,又出人为向导,以便我军入山作战。且曹操仅有五六万之众,肃以为曹操此行,或非濡须口,而是安抚江淮,以免动荡之际,被我军所夺。”

刘备微微颔首,说道:“孔明、子敬所言,甚符孤意!”

说着,刘备面露惋惜,说道:“孤本意今岁安抚江左,整顿兵马,明岁起兵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