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户籍人口与马场(2 / 3)

季汉大司马 周府 2082 字 1个月前

他的任务回到京口,恰逢与霍峻会面。

据霍峻所知,在刘备离开京口后不久,诸葛亮又忙活军资器械。至于分配到丹阳郡的万余移民,诸葛亮早就计划好,让徐庶操盘,他就在那监督进展。

何为治理能力强,即他的统筹协调能力强,他能在有限的资源中,根据时间及不同事件,合理恰当安排不同的任务进程,即达到帕累托最优解。

统筹能力在生活中亦是常见,如安排百千人的会议,或是规划集体出游路线。这种能力既有天生,又有锻炼。而诸葛亮毫无疑问,他在这方面的天赋几乎点满了,甚至有溢出来。

霍峻观望了半响,示意驭手驱车而行,说道:“子华,可让这些百姓多入船场、铁坊二地,明岁恐有战事将生,当严加储备军需。”

“明岁将生战事?”司马芝惊讶问道。

霍峻隐晦含糊,说道:“车骑将军病重,明岁荆州恐有风波,轻则小战,动则举州大战。故而不可松懈,你今后于郡中当有意储备军需。我已命周豫、刘忠二人加快督造战船、甲兵,二人若有需求,你且多多配合。”

“诺!”司马芝沉声说道。

霍峻望着郊野上的风景,长叹了口气。

如今江左的宁静,恐怕就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从刘琦被荆州水师拦截开始,江东进入快节奏当中,七郡都有意识地向军队倾斜更多的资源,打造甲胄兵器,建造水师舰船。

驱车向西走了许久,行至松滋县域时,车马向北而行,终于抵达马场的所在地。此马场位于潜山的山脉南段,有成片的天然草山,草山上下起伏,绵延数十里。不仅是辽东的骏马在这放牧,连军中六百匹战马也在这里生活。

马群奔腾间,草碎飞扬,阳光飘洒,令人心旷神怡,既有北国草原之苍茫雄浑,又有江淮地区的灵秀神奇。

大别山,山脉气候各有不同,景色亦有不同。大别山脉不仅有树木森林,余脉亦有草山。霍峻了望宽广,苍茫的草山,和那成群的马群,心中通畅些许。

“府君!”

高歆、士仁、张承领着马场重要的官吏等十几人,前来拜会霍峻。

“今送抵的辽东马匹情况如何?”霍峻问道。

牧监张承趋步出列,低头说道:“启禀府君,辽东马匹由于浮海而来,身形骨瘦,颇是憔悴,近几日饲养观之,身形渐丰。但却有五十匹良马似乎水土不服,由马医诊治。”

霍峻微微皱眉,问道:“马医何在?水土不服可有药治否?”

“在!”

马医徐天,操着辽东口音说道:“启禀府君,近日以来在下仔细考察,窃以为此非病而是四肢无力,皆因食中少盐。”

徐天,字仲雄,素识马性,能知马疾。于襄平城中颇有名气,被糜芳用重金连家带口哄到江左。

“缺盐?”霍峻问道。

徐天抚摸着战马,说道:“府君不仅人需食盐,马亦需食盐。在辽东草水之中似乎有盐,马儿食之,身体健壮。而于江南水乡,似乎水土少盐,亦或是天气燥热,马儿汗流不止。”

说着,徐天眯着眼环顾周围,说道:“此处虽已是清凉,但比辽东还是炎热。辽东寒冷,马匹毛发甚多。”

士仁拉过一匹从辽东送来的母马,观察了下马的鬃毛,已是被汗水沾湿,说道:“果然如此!”

霍峻心中了然,大概是天气炎热,来自辽东的战马不适应天气,出了太多的汗,导致盐分流失太多了。

“可是食盐即可?”

徐天点了点头,说道:“需要盐,想要马儿健壮就要吃盐,不吃盐不行,不然就会生病。”

“哈哈!”

霍峻笑了几声,说道:“需要多少盐找郡上要,让郡分给马场。江淮之地,缺人,缺马,就是不缺盐。”

实际上霍峻不知道的是,元朝在江淮督办马场,除了大别山的气候问题,其中原因便是离盐场近,在江淮地区饲养的战马每十二天就要进盐,否则就容易生病。

至于辽东、蒙古地区的马儿为何不用食盐,核心在于内地草原的水土含盐量高,且气候寒冷,损失的盐分不多。而南方天气炎热,容易大量出汗,消耗的盐分比在辽东、蒙古生活时,会多上几倍。

霍峻眺望在草山上进食的马群,问道:“马场何时能出骏马?”

牧监张承沉吟良久,说道:“辽东四百匹马,三百五十匹为母马,五十匹为精壮公马。母马于春秋受孕,孕有十月,一岁一胎,一岁半受孕,十岁则难生孕。母马约可生八匹至十匹马。”

张承,字继业。刘备帐下老人,幽州涿郡人,此前刘备军中的战马皆交于他负责。今刘备知道霍峻建设马场,便推荐他出任南山马场牧监。

霍峻心中盘算了下,亦是叹了口气,果然建设马场之事,属于是长期工程,短时间内难以见效,但是越早建设也越早享受成果。

沉吟少许,霍峻吩咐说道:“君义,军中凡是母马有在八岁以下者,不可骑乘,全部送到马场中,用于生产。”

“诺!”

“子华替某书信一封,让糜子方下次北上时,尽量购母马用于生产。”霍峻说道。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