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江上对(2 / 2)

季汉大司马 周府 1664 字 1个月前

“江淮以北,乃中原沃土,土地平坦,利于骑卒奔驰,又兼大岘山之险,穆陵关之固,非用武之地。故亮以为疆分南北,淮水为大江之屏障,守江必守淮。然若北伐,北方兵马驰援可至,故东南不足以成大事。”

《汉纪·诸葛丞相世家》:……亮躬耕陇亩,渔猎襄水,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世人莫之许也。帝遭蔡瑁谋害,避难檀溪,得亮相救,帝遂诣亮,三拜,得江上对。

“以南伐北自古未有,以亮观之仅有三路可选。东出江淮,中出宛洛,西出巴蜀。”

进而,诸葛亮指向巴蜀,说道:“巴蜀者,地处西南,有山川之固,物产丰茂,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其北连陇右,控扼凉州;上通关中,可威天下。”

顿了顿,诸葛亮问道:“使君兵入江东,如鱼入四海,今怎被蔡瑁所追,狼狈至此。”

欲知诸葛计策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诺!”

诸葛亮站在霍峻二分天下的基础上,为刘备勾画着他苦思已久的北伐大策。自古以来以南伐北者,从未有之。他呕心沥血,苦思冥想,终于让他看到以南北伐取胜的希望所在,即在西北之所。

刘备哈哈大笑,惊起江畔上的鸥鹭,说道:“南北之策乃仲邈所献,备不敢专取。先生所言又可是惊骇之论,开备北图中原之念。”

刘备见诸葛亮如此推脱,心中略有不悦,但见他似乎知晓霍峻所为,心有所动,再次拱手说道:“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说着,蔡瑁冷笑说道:“此箭之仇,某必报之。”

“哈哈!”诸葛亮大笑说道:“此有何难?亮略施小计,便可助将军脱困。”

纠结半响,刘备如实相告,说道:“备助长公子夺嗣,蔡瑁助公子琮成事。今长公子将为扬州刺史,蔡瑁心生迫害之心,欲谋害于备,故有刚刚之事。”

看着眼前身长八尺,面如冠玉,身披蓑衣的诸葛亮,飘飘然有出世贤人之感。

诸葛亮轻抿茶水,说道:“将军二分天下之策实属气魄,若是能成,与曹操南北对峙,汉室可兴,然将军可有深思何以南伐北乎!”

“混蛋!”蔡瑁咒骂一声。

顿了顿,刘备摇头叹息,说道:“但备今受困襄阳,欲展宏图,难之又难也!”

曹操根基在中原,他手握东汉皇位,自然就继承东汉王朝最薄弱的环节,即在关中、凉州上。东汉看似亡在外戚、宦官、黄巾上,实际上西北长达百年的羌乱,无时无刻不在耗尽东汉财政。

入座筏上,刘备拱手说道:“先生必有高处,否则他人怎会以卧龙称之,恳请先生赐教。”

而那名放冷箭的骑卒,低着头正在被赵云责骂。

“随手之劳而已,将军不必挂在心间。”诸葛亮笑道:

刘备长叹了口气,欲说些什么,又担心诸葛亮的身份,不好相告。而那诸葛亮则是不慌不忙,走入坐在筏上,泡起了茶水。

“以荆州北伐,上取宛洛,与关陇咫尺,不盈千里,北去河洛。西可与巴蜀之众,扫荡秦洛;东可以呼应江淮,进逼许昌。此乃以南伐北,核心之地。”

赵云寻觅刘备的踪迹,斥责说道:“文长,你怎能不顾大局,若是射术不精,射死蔡瑁,将陷主公于何地?”

说着,诸葛亮拱了拱手,笑道:“此乃亮基于南北之策,献于将军之大业谋划。将军以为何如?”

“曹操虽得大河南北,然西北骄纵,并未臣服。且羌戎之民,常有反叛,心难归附。将军可先取江东,北扩江淮,西争荆州,进取巴蜀。遣上将入关中,与曹操争西北之土,收西北兵马,组建骑卒。”